香港極簡史|邱逸|2021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課題

香港極簡史

邱逸

+5 of 165

中華書局

推薦序

得悉邱逸博士的《香港極簡史》付梓面世,甚為

欣慰和喜悅。

香港自有人類活動,已有逾七千年歷史,但她僻

處我國南陲,遠離文明發源地的中原地區,歷代雖有

發展,但仍未登上歷史舞台。開埠後,香港逐漸從藉

藉無名的邊陲之地蛻變成東亞航運樞紐和商業重鎮,

更扮演了西學東漸傳播點、內地移民避難所、「辛亥革

命」的孕育地、東亞社會最早現代化的示範區,和近

40 年國家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等角色。身為港人,

對香港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她扮演過的角色,及在中

國近代所發揮的作用,不可不知。

在近代以前,官方文獻中有關香港的歷史記載窭

寥可數,關仰賴考古出土材料,配合地方志及族讚,

方可勉強重構昔日本地區的歷史面貌。1841年香港開

埠後的資料五花八門,浩如煙海,而且廢雜曲折,要

2

 




爬梳史料,整理出一條可讀可知有趣而具啟發性的脈絡,談何

容易。邱博士迎難而上,別出心裁,通過整合和提取史攀和史

料,以簡史方式窿寫香港歷史。它簡約、通俗,深入淺出,適

合各類人閱讀,寫法和內容均另闢蹊徑,有所創新。

邱逸的《香港極簡史》在課題和章節上另闢蹊徑,十個課

題既可獨立成章,又互為因果,是從點到面交織香港的故事,

章節之間也有承傳和發展的關係·它適合任何年齡的讀者,是

一本可認識香港、國家及世界歷史的理想讀物,誠意向廣大讀

者推薦。

丁新豹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3

6-7 of 165

前言: 香港歷史的

極簡視角

2019 年下旬,在朋友圈中,看到聯合出版(集團)

有限公司傅偉中董事長發佈了一篇有關《上海極簡史》

的介紹,點進一看,發現這書構思精妙、深入浅出、

非常有趣,於是,順手對傳蛋帖子讚好。未幾,傅室

傳來了訊息問:「你有興趣寫一部香港的極簡史嗎?」

我二話不說幾乎是本能地回答:好!

我是研究軍事史出身的,因緣際會,獲中華書局邀書

寫香港 18 日的戰爭,由此投入香港史的研究和普及中。

研究的路迂迴多節,卻精彩處處。從香港之戰、

東江縱隊、香港客家史再到梅窩、九龍城、西熏、荃

灣等舊史古村的地方民俗文化史;又因為校友的關係,

我參與了英華書院 200年校史的撰寫,發現醫院藏

有大量早期基督教辦學的寶庫。可以說,我誤打誤撞

進入了香港史的專題研究,又順藤摸瓜,從點到線到

面,勾勒交織出香港史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大時代

大場面的戰爭歲月,又有小村大家的傳承瑣事,更有東西撞擊

的香港獨有故事。

每一頁、每一章、每一部都是精彩紛陳、意想不到的學習

過程。

同時,因饒宗頤文化館的林沛德校長之邀,自 2014 年起

參與「香港百年蛻變」活動,活動得到香港檔案處和香港歷

史博物館等機構的支持,從中閱讀了大量珍貴的照片和歷史

檔案,構思了包括展覽、講座、報告比賽等不同活動,其中

的「香港百年蛻變」講座是整個計劃的重中之重,我和其他香

港史的前輩如丁新豹、梁一鳴和黃浩潮等四人要剪裁從鴉片戰

爭到香港回歸約150年的香港歷史,讓初中學生可在一小時

之内掌握基本史實和發展脈絡,並要從中領略香港的精神。在

準備的過程裏,我們就這時期各大事件作分類、取捨、補充和

展現,並在往後的日子,就學生能力、興趣等因素作出調整和

細化。可以說整個過程就是我如何消化和普及香港近代史的過

程,我們大量引入圖片、音頻、影像等多元多彩的因素,務求

使學生們能在短時間裏得到更立體、更準確、更有趣和更全面

的香港史。

在 2018 年,「香港百年蛻變」改為「香江傳承」,因時制

宜,我把講座的資料重新整合,以「香港十大奇案」的名義作

主題演講,把原來只講述 150 年的歷史擴長至新石器年代。所

謂的十大奇案,其實就是香港歷史上的十件大事,只是從一個

有趣的角度,以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作答。

前言:番恩慈史的極屾觀角

8-9 of 165

5

現在回想,這七年的講座內容整理的經歷,包含了發掘、

組織、剪裁、補充、展現、趣味、多元、互動等元素,這不就

是《香港極簡史》的濫躪嗎?

葛劍雄教授的《上海極簡史》重點在十個專題:自然地理

環境、城市人文環境、行政區劃、居住人口的形成、發展與演

變,重要事件等作介紹,概括上海歷史發展中的要點*更具體

一點地說,《上海極簡史》就是葛教授的十場有關上海的專題

講座:文字版是提綱或簡報(PPT),音頻版則是簡報的演釋,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專題清晰、深淺互補、夾敘夾議。

《香港極簡史》除了採用《上海極簡史》的名字、簡約、

通俗敘述、深入淺出、文字與聲音互補等優點外,寫法和内容

都要另闢蹊徑,並要有所創新,故草擬《香港極簡史》的過程

中,我為書本定下以下原則:

(一)專題導向

中國傳統官史主要有三種體裁:以《左傳》為例的編年體;

司馬遷開創的紀傳體,和以記事為主的記事本末體。這三種體

裁各有優勢,如編年體的「一時多事」,紀傳體的「一事多角」

或記事本末體的「一事貫穿」,但都不能符合極間又集中的要

求。故此,我採用了專題形式,專注於十個香港史的重要题

目,並從遭到近,採用不同的視角,以一個概念貫穿,兼得編

年體、紀傳體和記事本末體的優點。

(二)深入浅出

既稱為「極簡史」,便帶著深入淺出的意思,難就難在,

香港在地理上雖然是個小地方,卻在角色上多次影響近代史的

進程,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東西文明碰撞和交匯點,要把每一

宗複雜多元的歷史事件整理成一篇1,000字左右易讀有趣的文

童,殊實不易,既要說得清,又要拿捏準,更要脈絡明,非常

考驗對香港事的了解、分解和見解。

三)趣味互動

由於有多年香港史研究和講解的經驗,我在《香港極簡史》

的文字部分鐘時不多,但和中華書局的編輯們卻用了大量心機

在圖片的選錄、桌遊的構思、視頻或音頻的錄製等方面,為

的是希望這畫能夠起着趣味互動的作用,能符合 21 世紀讀者

的讀書趣味。我們在這方面的嘗試是跌跌碰碰的,經過無數次

會議和商討,最終決定此書配合音頻推出:文字提供線索和框

架,音頻補充了重要的歷史因果。在往後的日子,我們可能蓄

試把《香港極簡史》引進桌遊或其他多元遊戲教學,希望能做

到與時並進的效果。

簡史之妙在於簡,其難也在於簡。

謇寫香港史的一事一人一地,難在資料挖掘和辦認;要簡

約式書寫香港史,難在整合和提取。《香港極簡史》的十個話

題既可獨立成章,又互為因果,如第一章寫考古裏的香港,第

二章是名稱上的香港·第三章則從地寫到人,談到香港本地人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前言:番塵歷史的種麟眺爲

10-11 of 165

和移民,可以讓我們對造略部分的香港有一瓶括又深入的認

識。章節之間也有承傳、發展的關係,如第四章談到早期的殖

民地統治,接着的第五章就是華人在香港地位的上升;又如第

六章寫及戰前香港如何啟蒙「明治維新」的日本和清末的中

國,到第九章便專寫戰後香港文化的影響等。

《香港極簡史》為了平衡通俗和學術,普及和專業,在文

字之外,還採用了諸如文物、遺址、古跡、圖像、地圖和復原

圖等,事實上,得益於文本研究的深入、考古的發掘、科技的

普及、老照片的發現、民俗文化的重視,我希望《香港極簡

史》能帶有角度多、歷史廣、文化豐、人物活、領域廣、層次

深等閱讀效果。

《香港極簡史》能順利與各位讀者見面,要感謝傅偉中董

事長的獨具慧眼,侯明總編輯的細緻安排和中華纂局(香港)

有限公司學術出版分社編輯們的鞭策協助,與英華畫院校友會

文物檔案組的張家輝、李天豪師兄弟的無私支持和丁新豹教授

的熱心推薦。

我希望這小畫能帶給對香港史有興趣的讀者獨特的視角、

全新的體驗和歡暢的閱讀過程。《香港極簡史》在整合和有趣

方面作出了新穎的嘗試,可能是香港史普及和教育的新方向,

就像一顆投入大海中的小石,為香港史的普及起到漣漪一樣的

貢獻。

↑(圖片樂源:Chinese artist, Hong Kong. John Thomson, 1869, Wellcome

Library no. 198401.)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書中瑕疵難免,尚祈讀者們不吝賜正!

前言:番酒素史的極崎觀禽

12-13 of 165

邱逸

2021年6月於荃灣海壩古村

05 [「重生」——從歧視到站起—— 華人的 40 年

70

菜洋分隔由歧視開始

78

華人從商業到政治的崛起

目錄

推薦序——丁新豹

06

前言:香港歷史的極簡視角

|「啟蒙」——小香港曾改變大世界

88

從香港出發的明治維新

100

102

革命思想是從香港得來

改革開放的參與者

01 |「顛覆」—— 香港歷史的長度和厚度

108

110

14

考古出土的香港古史

18

7,000 年前是怎樣的世界?

07

[「重土」——無地不發達的香港

第一次官方填海:因禍得福「文咸填海」 第一次私人填海:啟德濱的失敗到機場的重生

(08)

|「抵抗」——從六日到十八日

02

[「消長」——香港為甚麼會這樣「香」?

120

本地人的守土反抗

124

日軍南下太平洋

28

「香港」第一次在文獻出現

30

香港名稱的由來

03

|「融合」——尋找「香港人」

42

尋找最古老的香港人

44

現存最古老的原居民 「本地」人

46

現存最古老的移民——「客家」人

04

|「荒誕」——鞭子、牢獄和問吊

不忍卒睹的治安政策

58

66

荒誕不經的法院

14-15 of 165

[ 「影響」——香港小 文化大

134

現代化下與傳統共存

138

50 年代構建現代城市文化

140

80 年代文化輻射全中國

10 |「復興」——回歸之路

144

不平等條約打開封閉國門

150

曙光初現 靜待時機

151

特殊地位不要

chapter 01

香港歷史的長度和厚度

+

觀,了解一下香港的歷史長度和厚度+ 一片呢?這一章讓我們好好「顛覆」你原有的香港 蘇無名的小漁村?它是否人煙罕至、在歷史上空白

和文化層次。在《南京條約》前,香港是否一個籍 我們也探討一下香港歷史的厚度:它的歷史、經濟 史的真實長度呢?它最早可上溯到哪一年?同時, 《南京條約》前後開始的,但是,有沒有想過香港信

在不少歷史著述裏,香港歷史大都是從 1842 年的

圖片來源

A bamboo aqueduct at

Hong Kong

Engraving by H. Adlard

Wellcome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Mylark,

16-17 of 165

↑ 相信是位於黃泥涌谷一帶的農地,當時農民以竹製蹕水管將水調引

到農地,作灌溉之用。(1838 年

#石器時代

#南京條約

#割讓

#香港開埠

# 香港考古

#玉器

#鹽業

# 交易

考古出土的香港古史

上世紀 20 年代初,考古學家韓(C.M. Heanley)等專

家首次在屯門掃管笏展開調查,發掘出商代至春秋時代的遺址

和遺物,揭開了香港考古的序幕 ·

早在1932年,曾任教於香港大學地理系的芬戴禮神父

(Daniel Finn, S.J.)在南丫島大灣遺址考古,是香港首次正

式的考古發掘工作。其後雖然發展出「東灣考古」的模式,但

香港考古只有零星的發現,真正進入大發展期是在 1988 年至

1997 年。這時期的考古有兩個里程碑式的發現,一是推翻早

期考古學家的假設:新石器時期的香港先民是以船為家的;二

是解答了香港歷史有多悠久的問題。

1988 年在大嶼山東灣發現三處新石器時代的房址遺跡,

顛覆了之前多推論香港先民是以船為家的觀點。1992年大嶼

山扒頭鼓發現二十多處房址遺跡,出土了商代石戈、石箭鏃及

大量陶罐等。

因應赤鱲角新機場的建設,考古人員在 1990年起全面開 展赤鱲角附近的遺址發掘工程。*所發現的遺址與遺物,證明

約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香港地區活動和居

住。其後,在南丫島掘出5,000 年前的古村落遺址,是珠江

三角洲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為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房屋遺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EHISTORY OF HONGKONG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IT

C. M. HEANLEY and J. 2. SMELISHLAR

A CONTRIBUTION

TO PREHISTORY HONGKONG AS THE NEW TERRITORIES

la vya awe në as (G. 2. H.1 published a report in the Bulletin of the

Gendagical Sarver af Chana in the fading of crim in this disaner and therm deals woeitbat bally with the method of buling the material and on the glor-

ral grobopcal fiumen of de cusutry in bus an ti asporine dhe buds.

the camonty and nagaskar here boon able to collect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 which we hope wilt skrum keyha on the marly hisany of this dismen, and further we hope that it may be ineenmaanal sa laking up the work already doner W sther regions of the Far East,

of the merial in of ocular interest in that a apps to be very

janelar tu chat disobbed by J.FL. Avastason and by Dr. Li Car. Thềs naingal

segon lu hour a alcun vinilnevry wish he suburua në shežjug

JALL 凡

↑ 1925 年前後,轉露在香港屯門掃管笏進行考古調查,圖為他撰寫的調查報告。

赤鱲角考古發現:遺址包括深灣村,虎地湾、蝦螺灣、過路灣等地 =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4

「種

香港歷史的長度和茚度

15

18-19 of 165

樹糧灣

南灣

Shu Leung Wan

Miu Won

長沙瀾

Cheung Sha Lan

深灣村

Sham Won Tsuen

灰窯灣

Fui Yiu Wan

虎地灣

Fu Tei Won

唐代石灰窯原来位置

過路灣

蝦螺灣

Kwo Lo Won

Ho Low Wan

元代古燕群位置

it N

↑ 赤鱲角深瀧與虎地、燜螺灣一帶會出土多座灰窯,後部分還至東涌凞小姐台-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古窯遺址公園

東涌嶺小砲台及唐代石灰窯

↑ 樂滆的運址分佈區域。

16

香港歴史的長度和萃度

17

20-21 of 165

址-同時出土以炊煮器和盛食器為主的陶器,陶器紋飾是幾何

形花紋,這些花紋也見於珠江三角洲地區出土的陶器,由此可

見香港的文明與珠江三角洲醫是在同一文化圈内

香港重要考古遺址一覽

遺址

位置

年代

深灣

大灣

南丫島

南丫島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薄鋼時代及歷史時代

新石器時代及爾鋼時代

萬角咀

大嶼山

新石器時代晚期及爾銅時代

東灣

大嶼山石壁: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及歷史時代

鮭魚灣

蟹地灣

龍鼓灘 屯門

龍鼓上灘屯門

春坎灣 香港島

長洲

大嶼山

..新石器時代晚期,爾銅時代及歷史時代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及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及歷史時代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及歷史時代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及唐代

中國則出現了「仰韶文化」。香港地區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才

有青銅器出現,故香港在文明發展上,較兩河文明和黃河文明

為晚,但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比較,已是非常先進了。特別是南

丫島大灣沙堤遺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牙璋,是唯一一個在島嶼上

發現的牙璋,說明在距今約3,500—3,000年前,在夏商之

交,牙璋已從中原大規模向南方擴散,意味着中原文化已擴散

到沿海,華南地區開始進入青銅時代文明的殿堂。

7,000 年前是怎樣的世界?

約 7,000 年前(公元前 5000年),農業耕作廣泛在歐亞

大陸出現。青銅時代也開始了,人類開始廣泛從事農業生產,

陶器最早在在華南地區發現,距今約 9,500 到 10,000 年之間,花紋

呈簡單的線條或幾何圖形;中原地區陶器的出現則較晚,約為七八千

年之前。在瓷胎和瓷懃不斷創造和改進的基礎上,花紋的裝飾藝術也

逐漸由粗到細、由蘭到繁,呈現出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時代特點。

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彩陶,紋飾更是流轉多姿,有漏

紋、線紋、點紋,甚至動物和人物的描繪。

「仰韶文化」;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為公元 5000

年-公元前 3000 年前。河南三門峽地區的仰韶村發現的古文化,視

作中國考古學區生始點。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8

香港歴史的長度和厚度

19

22-23 of 165

洲長

ELE

↑《疇大記》古地圖(局部),當時已顯示有「屯門」的地名。

公佈

香港曾是珠江三角洲的製造中心?

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在大嶼山白芒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

代晚期及春秋時期的環節物作坊遺址,是廣東沿海首個被發

掘的玉石作坊。遺址內發掘出土大量製作環玦玉器的加工工

具,如石錘·鋸刀、各種不同粗細的礦石,另有環玦製品原

料、粗坯、毛坯、半製成品、破損器物及少完整器環玦飾

物。由此推論春秋時期的香港一帶生產了大量的環玦玉器飾

物,並曾遠銷到珠江三角洲及更寬廣的範圍。在東灣及龍鼓灘

遺址亦有出土輪軸機械的軸承及石英環環芯,具有軸承的功

能,也能見到香港製玉工藝之先進。

同時期的香港沒有出產銅、錫、鉛等原料礦物,因此青銅

原料需要由內陸輸入香港,而香港則製作大量玉器作貨物交

換,由此可推論出一條「以物易物」的貿易線——香港輸入原

材料,再加工出口玉器。由於有這項獨特的發現,我們也可推

論其時的香港是華南重要的玉器製造中心。

香港不是默默無名的漁村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香港歷史便開始有較詳細文獻記錄。

香港最早攜南海郡番禹縣管轄;到漢代,因為香港盛海鹽,

而鹽是重要的物資,漢武帝在番禺設鹽官,駐南頭,並派兵駐

守香港地區。漢兵駐在今天的屯門一帶,「屯」是駐兵,「門」

是門戶——珠江口的門戶・屯門在珠江邊上,交通方便,前有

香港極簡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個颜髓

20

香港歴史的長度和翠度

21

24-25 of 165

大嶼山為其屏障,可避風;又有足夠的平地和食水,可住上千

人,故屯門可說是漢代時期香港的中心。屯門龍鼓灘和掃管笏

均出土過漢代戳印紋圖罐,而掃管笏還出土了半兩和五銖錢共

六十多枚,由此推斷漢代已有士兵和官員駐紮在此,更可能是

官府所在地。

那時的屯門不僅駐兵,也是香港的中心地帶,重要人物來

港都是先到屯門的,地位就像 19 世紀中後期的港島,如孫中

山等名人來香港也是主要在港島活動的。南北朝時,相傳來了

一位「杯渡禪師」,這可算是香港史上第一位名人了。傳說杯

渡禪師在428年南辦,曾住在屯門青山一帶。

到了唐代,屯門的大名更在「二十四史」的正史出現。《新

唐書·地理誌》有描述:「有府二:日綏南、番禺;有經略軍,

屯門鎮兵」,這是香港地名第一次在正史中出現。

古書所記載的「團門」、「段門」

或「屯門山」都是指屯門一帶。公

元 819 年(元和十四年),韓愈被

貶為潮州刺史,相傳他曾於屯門山

逗留,在《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中便有提及「屯門」的詩:

↑ 青山禪院杯渡檩師。

杯漋襌師᛬ㄍ高價傳》記載有一個人,有神力,當時的人不知他的姓

名,但因他常在水中放木杯以泛行渡海,故此稱其為「杯渡」。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22

香港歴史的長度和萃度

23

26-27 of 165

峽山違颶風,雷電助推採。

乘潮竸扶骨,近滓指一襲

兩岩雖云牢,木石互飛發·

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浪沒,

可以說,從漢到唐的一千多年間,屯門是香港最重要的

地方。

所以,下次介紹香港早期歷史時,我們可用三句概括:香

港有七千多年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是華南重要的製造中

心,而屯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心區。豐

香港史在開墠前的分期(前 214

1842)

(一)按所驅縣劃分:

1. 番禺縣:公元前 214 至 331年(545年) 2.寶安縣:331 年至 757 年(426 年)

3.東莞縣:757年至1573年(816 年)

4,新安縣:1573 至 1842年(269 年)

(二)根據經濟發展及社會特點劃分:

1.駐軍:製鹽興起前:公元前214 年至 971 年(1,185 年) 2.製鹽,中原五大族開始南下:972 年至 1667年(695年) 3. 復界後;本客之爭:1668 年至1842年(174 年)

(三)根據政治特點劃分:

1. 行政建制和產業初盛:公元前 214 至 732 年(946 年) 2. 屯門設防和鹽業初盛:733 年至 972年(238年)

3.大族南下和鹽業大盛:973 年至 1513 年(541年) 4,外擾道界和本客形成:1514 年至 1842 年(328 年)

據傳唐廠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韓愈因練迎佛骨一事,被貶潮州任

刺史,韓愈普途經香港屯門,順道遊覽青山,並於山頂石崖上,題下

「高山第一」四字,旁署「還之」二字、不過,據對郵永(屯門青山源

遠流長〉一文所述,轉愈是經內河赴瀾州上任,並未經過青山;而衝

港大學許地山教授所考,「高山第一」是北宋鄧符協聯退之刻石,無

論如何,該石刻有上千年歷史,是香港境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文字石

刻·自當無疑。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24

「種

香港歷史的長度和茚度

25

28-29 of 165

chapter 02

香港為甚麼會

這樣「香」

?

的背後,會有哪些歷史故事。

是香港的中心。這一章說說在屯門「消」、香港「長」 後來擴及新界與九議,而 1842 年前的港島從來不 上一章我們知道香港地區原來的中心在屯門一帶 九龍半島和新界,形成今天「大香港」的概念。在 長大,從香港島南端的小村落,擴及香港島,再到 形成的,從 1842 到 1898 年,「香港」的概念不斷 分域概念是在 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才 今天的香港包括了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這個

圖片來源

Hong Kong Photograph, 1981, thom ariegativs by Jonn Thomson, 1859

↑ 1869 年的香港海港、

30-31 of 165

#

堀泥帶

↑《寻大記》提及「香港」的地圖·〔血畫書]

「香港」第一次在文獻出現

洲長

北国

湯色

落花香

五真

明蓠魔二十三年(1595 年)郭棐的《粵大記》附有一張

「廣東沿海圖」,首先顯示「香港」兩字的文獻。地圖中還有

《粵大記》:一個共計 32 卷・分(事紀〉、〈科弟〉、〈宦績〉、〈獻征〉、

(政事等)五類,介紹廣東人物 574 人,以及與廣東有關人物傳記 421 人口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28

香港為甚麼會這樣「

29

32-33 of 165

今天的赤柱、尖沙嘴、將軍澳、葵涌等地方,而名叫「香港」

的村落在今天港島的南端,位置在香港仔一帶。

香港名稱的由來

為甚麼在港島南邊的香港村曲最終成了整個香港的名字

呢?這裏面有兩個說法:

「莞香」說

明代至清初,石排灣一帶為莞香出口的港口,故得名「香

港」,及後被用作全島的名字。香港境內的香料在瀝源堡(即

沙田)出產,先運到尖沙嘴的草排村,再運至石排灣位置的港

灣、經內河船轉運至廣州・後有淡水的客家人在當地定居,

形成了「香港村」。清初,因新安縣沿海有「李萬榮之亂」,

香港村村民修築團霋作防衛。英軍測童官歌連臣(Thomas

Bernard Collinson)於1845年曾造訪「香港圍村」,是現

存最早的報道資料。

但「莞香」說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香港地區的「莞香」早

在清康熙後就沒落了。清政府要防衛南明鄭成功在沿海的攻

擊,下令沿海居民須遷入內陸五十里,影響所及,沙田的種香

人亦流離失所。到了雍正年間,又因承旨在東莞採購異香不

果,為免禍及自己,香戶人家盡斬香樹,莞香貿易自此一蹶不

振。在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大明一統山河圖》和清乾隆

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 年至 1801 年)《海疆洋界形勢全

圖》中,已找不到香港村;到乾隆年間,香港村都不見在地

圖上。這是因為「莞香」貿易沒有了,香港村變回普通客家小

村落。

第二,「石磚」「取代了「莞香」貿易,香港村一帶也有新

的名字:「石牌灣」。早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已有客

家石匠朱居元在石塘嘴定居的記錄。他以打石為主業,石磚停

放處便叫「石牌灣」,可能是石牌和石磚是排列擺放的,也可

能是同音不同字的影響,「石牌灣」其後變成了「石排灣」

「莞香」:從越南北部把香榭引入東莞繁殖,品種有沉香、雞骨香、雜

舌香等,邁稱「莞香」·全盛時期每年「莞妻」貿易總類曾高達數萬

兩銀錠。

石磚:香港島的土質,以火成岩的花崗石所構成,其中石塘嘴、水坑

口和北角一帶的岩石特别多,是建鷹的好材料。

D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30

34-35 of 165

31

Kau-chan

Green?

高洲

Sulphur

Chauke

1866 年的《新安縣全圖》地圖(局部)上,標示了「香港圖」的地方。

(ARL : Xin'an Xian quan tu, by Volonteri, Simeone (1831-1900);wrtul{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nla.obj-231220841.)

Lamma I

called by Chinese- Pok liu

shë.

ping

Wout t

Sheung wan

RC.Cathedral

Victoria Boak.

Governor Palace,

林技

Pak fu him

Kan tai lu

路帶群

toria

Kellets I.

Tin lang-chard Fast Fi

Ha wan

thedral

Wong nai chung

Hong kong I

Aberdeen

Shek pa wat

Beun

kang kat

Heung kong waẳ

Quarri B.

Shau-ki-wan

· shan

Løp li cha

ng alti ha

7 of 165

Deap Bay

Tiddle L

Chak

Tai-tam

+

Round L

「清泉」說

喬治·海特(George Hayter)於1780年繪製的《中國南海

海圖》,首次標示了「Fan-chin-cheo or He-ong-kong。(泛春

州或香港)於一個在大嶼山旁邊的島嶼上,「Heong-kong」是

客家話「香江」,香港村住的是客家人,他們對到訪的西方水手

或貿易商人介紹自己村落山泉時,便可能會用到「香江」(He-

ong-kong)一詞,從上文 1780年的《中國南海海圖》可估計,

在那段時間,西方航海家已把港島稱為「香江」。

181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孟買海軍中尉羅斯(Daniel

Ross)和莫恩(Philip Maughan)測繪的《澳門航道圖》

{Macao Roads)沿岸圖,上有「紅江」二字。甚麼是「紅

江」昵?據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廣東省土話 字彙》(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一書,「Hong

Kong」也被譯成「紅江」(見頁37圖)。以馬禮遜當時對廣

東話的認知,「紅」應是好東西的意思,「紅江」就是「很好的

江」,與「香江」的「香甜的水」意思接近。

門松

巡官

↑《粤大記》上的「春花落」,即頭青衣島。

香港極簡史

闊的臺灣歷史的十個颜髓

34

「洲長」

38-39 of 165

Robert Moniven.

-

- 馬禮遜牧師。

(圖片來源·英華書院校友鲁文物 檔案組)

Fan-chin-cheo:「泛薺州」是港島的別名,以「春」命名的島還有兩

衣,青衣在明代《粵大記》是叫「書花落」的。

《廣東省土喆字量》:初版於 1828 年在澳門出版,全暫分三部分:英

漢、濱英、詞語和片舖,以漢字和羅馬註音,共六百多頁。

35

廣東省土話字彚

VOCABULARY

HOR

Yin shat also debates the possession of wealth;

Substantial property, a person of,

Yin po. Sabetza-

HONG, merchants, 1 Hong long-

[tial "door.

HONEY,Mat teng.

HONEY COMB,

Fung fong.

FF

TH

CANTON DIALECT.

BY R. MORRISON, D. D.

PART. I,

ENGLISH AND CHINESE.

MACAO, CHINA.

FRUNZE AT TEX ZONORABLE SAFT INDIA COMPANY') PLEM,

T + 2 HETI, 179 BROTREN.

1828;

HONG KONG, Jaand, §. II Hong kong, The red river.

HOOK, for hanging may thing ok, —* 個鑄 Yat ko kiwi or

gl. Fishing hook, 個魚釣 ko ya low.

HOOF, of a homo, A Ma lei.

HOOP,

一個箍 Walko foo.

HOOP, iron, Teet foo.

HOPPO,Hoyta. His Excellency the Hoppo,

大人 Kwan pow tai yan

HORN, tensile, Kok ke.

Ming kok ting.

HORSE,

Horn lanterns 明角燈

M.

A borse,

-

雙 Yat chak or 一

- 疋馬

Kaym. Te

Yat it me To ride on horseback,

ralloy. 跑馬 Paou Ne

HOT, Eat, Hot water. Eet shay. Hot weather,

氣热 Team he ecot. To day in very hot, 今日實首熱

Kum yat shat shíw cet.

HORSEKEEPER, 馬夫Ma 1001體馬既人 Tei ma kay-

JUR

↑當時作為霢鄉話教材的《腢藥鋪土話字量》(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是馬禮遜於 1828 年在澳門出版,全書共六百多頁,

香港極膻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36

40-41 of 165

37

「紅江」、「香江」可歸為「清泉」說,這種說法最早的提

出時間,是來自英文雜誌《中國農報》(Chinese Repository)

1843年8月號記:

Hướng King C HONG KONG

Fragrant Streams," is the proper name of one of the small streams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island, and by foreigners has been given to the whole island,

(中譯:香港- Fragrant Streams,本是該島南部一條小溪的

名字,外國人將其作為盤認海島的名稱 }

清末學者王韜在《香港齬論》說香港島:「山上多澗溪,

名泉噴溢·活活聲盈耳,味甘洌異常,香港之名或以此歟?」

許地山 也曾在《香港與九龍租借地史地探略》指出:「有{港〕

島上最大的瀧,瀧水注入海,成為小小的港口,海人愛那裹底

水氣味甘香,往往汲水到船上去;於是那條小溪也得到香江底

名稱。由香江注入海底港口也随着被稱為香港了。」

我們認為「香港」名字源於「清泉」說,它能從云云的村

落中走出,是西方人命名的「功勞」。從一個中國城市被西方

的「命名」,也代表東西方力量在 19 世紀香港的「消長」。主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38

42-43 of 165

↑ 许地山

↑ 王廟

許地山:台灣台南人,後注彌福建關溪,20世紀上半葉作家、學者。

1935 年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改革了港大的中文教育。

39

chapter 03

尋找「香港人」

-

群,並最終「融合」在香港人的身份上. 他們如何在不同時代來港,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族

的香港人、現存最「古老」的原居民和移民-看看 港人 - 也追尋香港的歷次移民,包括可能是最古老

口都是由外地移民而來。這一章-我們尋找誰是香 增至 123 萬人了 綜觀香港人口發展歷史,主要人 時港島人口是 7,450 人,到了 2017 年港島人口已

1842 年,英國人佔領港島時做了一次入口普查,

图片来源

Kawloon, Hong_Kong. China a Chinese fan!;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1659.

44-45 of 165

↑ 攝於 1869 年的香港平民家庭照。

K

尋找最古老的香港人

内把

張水

AK

臺中

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珠三角一帶已形成以水路為交通的文

化經濟網絡,這個網絡甚至可擴及華南,考古人員在湖南高

廟、深圳咸頭和香港深灣等遺址,都有挖掘出鳳烏紋飾陶器,

說明珠江口與長江流域的文化關係密切。所以,我們可以估計

在新石器時期,香港先民大都來自環珠江口一帶。

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駐尉屠睢率

軍平定南越(今廣東、廣西),設象、南海、桂林三郡。香港

地區屬南海郡番禺縣管轄,正式納入秦朝版圖。古代東南沿海

地區為「百越」,香港先民應是「百越人」的一支。

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間,曾遣送 15,000 名沒有丈夫的女子

到番禺,嫁給南海尉趙佗的駐軍將士為要,這是廣東歷史上首

次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移民,也相信有部分移民及其後代南下香

港地區。秦末漢初,趙佗繼任南海尉,他乘中原戰亂,據地自

立,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其時的香港地區就在南越

國內。

↑ 秦代行政區域及疆域圖 *

眼中國

桂林團

香港極廇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42

「融合」

46-47 of 165

老山腻

九江摄

東浦團

中暴

在新石器時代,居民均崇拜風鳥和太陽,風更有「南方之鳥」的稱謂。

據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教授的研究,刻有風

鳥紋的文物顯示香港與深圳,甚至湖南有一定的連繫 * 這三地出土的

鳥紋陶器。有的展現鳳鳥振翅、有的是鳳鳥飛翔的形態,都是瓏珠江

口的獨特體系士

+

43

夜郎

国越

橫浦█

句盯

蒼梧 桂林郡

花山临

博山陽

四南縣

番禺縣

南海郡

博道輸

揭繩縣

西㞊

南越國

象團

↑ 南越團運國初期疆域圈。

現存最古老的原居民 -「本地」人

(Puntis)

「客家」(Hakkas)和「鶴佬」 (Hoklos)。在正

式佔領新界前,輔政司駱克(Stewart Lockhart)勘查新界

地區並提交報告,將華人居民根據語言劃分為三個族群:「本

地」、「客家」與「蜑家」(即水上人),並且仔細地統計和記

錄了各村落的人口組成。

於北宋年間來港的「本地」人,居港已近千年,是迄今可

考的最古老的原居民・以新界五大族為例,原籍江西的錦田大

族鄧氏的先祖鄧符協於北宋初年南下遷入元朗錦田;同是原籍

江西的文天瑞於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東莞,後人文遷至大

埔;上水廖氏原籍福建,廖仲傑於元末初居屯門,再遷福田,

至元代末年三遷上水:同是上水的侯氏原籍廣東番禺,後遷至

上水河上鄉:粉嶺彭氏原籍江西,南宋時遷居粉嶺龍躍頭一帶。

1895 年,曾在香港政府任職的歐德禮(E. J. Eitel)出

版了《歐西與中土》(Europe in China)一奮,他將在香港

島和九龍居住的中國人分成三個種族{races),即「本地」

鸛佬:又稱「學佬」、「福佬」、「河洛」・原意是指閩南人,但在香港

更多理攝團南話的族群,如福建入、潮州人,因為纖南語的「福」字

發音與粵語的「鶴」字發音相近,故港人稱他們為「鶴佬」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融合」

48-49 of 165

45

「本地」人祖籍一般是江西、廣東、福建,他們帶來了宋

代的官話,並與周邊的東莞、廣州人接觸、通婚,逐漸形成類

似廣府話的土粵語方言,一般稱為「圍頭話」・總括而言,他

們的語言風俗習慣跟珠江三角洲的廣府人相差不大。由於早來

的關係,他們選擇居住的大都是肥沃的土地,主要在元朗上水

一帶

郵氏

新界五大族

文氐

侯氏

彭氏

廖氏

*

原居地 江西

移居香港 北宋初年

年份

{1069 年)

廣東番里

北宋末年 (1127年)

江西

:福建

江西

南宋

元朝末年

明朝初年

(1183 年)(1350 年)

年) (1444

元朗

聚居地 錦田、

上水河上鄉:粉嶺

粉嶺及大埔

上水

新田

開村祖先:鄧符協

侯五郎 彭桂

三仰傑

文孟常

港所處的新安縣人口因此大減,康熙五年(1666年)一度廢

新安縣,併入東莞縣。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平定台灣,

隔年頒「後界令」,並恢復新安縣。其時新安縣人口不足二百

人,於是,政府把原居梅州、潮州、惠州地區的「客家」人搬

進入珠江三角洲,到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新安縣人口已

達 225,979人,

「客家」人祖先主要是在清康熙「復界」時,從粵東的五

華、興寧和梅縣等地方遷移過來的。他們居港接近三百年,避

開了「本地」人已佔據的肥沃平原,在港九新界較邊緣貧瘠的

地區耕種,範圍從西奭、坑口、荃灣,一直延伸到九龍,19

世紀晚期到達了長洲,「客家」村遍佈香港的每個角落。「客

家」話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在南宋初步定

型,和廣府話差別甚大,兩者基本無法溝通。

現存最古老的移民

「客家」人

屈大均在《臏彍新語》細說廣東地區面對「遷界令」的苦況:「東起大

虎門·西臨防城,地方三千餘里,以為大界·民有闐出咫尺者執而誅

戮,而民之以讓出外死者又不知幾何萬矣。自有粵東以來,生置之

禍莫慘於此。』

因鄭成功不斷侵擾沿海,清順治十八年(1661 年)清廷

頒發「遷界令」,今山東至廣東沿海五省居民內遷五十里。香

康熙版《新安縣志》有「客籍」村落14座,嘉慶版【新安縣志】有「客

籍」詳列了 194 座,增加了近 13 倍。香港其他的村落「營厲」則是從

80 座增多了 220 座 連到 300座,只增加近三倍。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46

「融合」

50-51 of 165

47

↑ 高癭時期《新安縣志》中所戳地圖,

安籍

頭南

專業十八山凹羊地

香港極加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週颛髓

48

「融合」

49

52-53 of 165

「本地」人和「客家」人在歷史淵源、語言、風俗和地理

上南轅北轍,建築、服飾、飲食和一些節日習俗方面也有明顯

差別。在過去幾百年間,兩個群體之間很少通婚。「客家」入

數眾多,村落間多以「客家」話溝通,既沒有被「本地」人同

化,又和「本地」人互相防範,遂建立了強烈的身份認同和守

土意識。

香港政府在 1911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當時香港共有

444,664 人,而族群之分變成了「本地」、「客家」和福佬,

水上人因人口不多而併入福佬 (閩南)中

1911 年香港人口普查

新界北區

方言/ 香港島

地區 及九觴

新界南區

(大帽山及九:(新九龍、荃 龍群山以北) 灣及離島)

總數

百分比

:

#311,992:31,595

16,395

:359,982 81%

↑ 元朗客家杨家村正門不是正向,而是對舊屋主的家鄉:梅州 =

[22,822 :37,053

:7,321

:67,196 15.1%

福佬

6,949 75

:1.369

:8,393

1.9 %

其他 :2.864 :124

未提供 ᛬5,791 275

: 2,988

:0.7 %

39

:6,105

1.3 %

* 彌料出處:劉輯廳《香港客家》(廣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黃 50 -

絕大多數的香港人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內地遷港的。據

1841年香港島有7,450人,1860年增至近12萬人,1902年

更達 36 萬餘人・日本佔領期間,許多人到內地或在戰爭中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50

「融合」

54-55 of 165

51

↑ 梅高的羲氏更糧,袁氏是來自五菜客家石匠·

↑ 客家村曾大星最高的三叉頂飾,本是農具,現放在横

房之上,可作防盗之用。

傷亡,1945 年僅餘 60 萬人。然而之後的內戰使大批人遷至

香港·1950年回升至 236 萬人。1961年超過300 萬人、

1980年超過500萬人,到2019 年人口已達 750 萬人。

所以,香港不僅絕大多數人口都是移民及其後代,而且主

要是在二戰後移居到此地。「香港人」是從不同年代、不同地

方的移民「融合」出來的。鳥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52

「融合」

53

56-57 of 165

chapter 04

鞭子、牢獄和問吊

(Possession paint-華人稱其為「大笪地」,即令 陸-舉行升旗儀式,並將登陸點命名為「佔領角」

1841 年 1 月 25 日,英國軍體在香港島西北角登

了新的一頁.

天的上環水坑口街)

.

香港為英國佔領,歷史掀開

早期英國人在港島上的「荒誕 們引入了各式嚴刑峻法來應對。這一章,我們談談 容易統治・初期治安問題一薗困擾港英政府・他 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港英政府發現香港並不

圖片來源

Kowloon, Hong Kong five

prates awaiting beheading, while Chinese soldiers

↑ 1891年,五名被補的海盜正等待贏決。

and dignitaries line up behind. Photograph, 1891 Wellcome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Mark.

58-59 of 165

1841年5月15日,香港政府公佈了首份人口統計資料,

詳列了各區的人口分佈情況。首先,香港島的總人口是7,450

人・分佈在赤柱、香港村、黃泥涌等有4,350 人,他們基本

上是英國佔領前的陸上原住民。另外以舟船為家的水上人佔

2,000,來自九龍的勞工 300人,聚居港島北岸商貿市場的有

800 人。其時的赤柱、筲箕灣人口最多,分別為 2,000 人和

1,200人。赤柱是全島最具規模的村落,共有房屋店舖180餘

間,

350 多艘大小船隻縱橫其中。 並常有

府民藝,剛要如實關於學華人專事宜,將隨時燒云格,喜郎前者璃與實於貴的車牌 社售事告、艾☆臺,代傳外書•凡哥華高與中國華東港冒品,一樓轉於東任何費 櫻鹵主軾幸,凡爾居民,亦有丈夫人或其他外國人所攻息及不法 選者,得是比重 切懷教儀式蠖習慣私有合法且根基,粗准仍有自由專用。官趨熱感活民。帆中 習慣禮,位各種抑,並准泰絡者老車 英国文史章骨格居民·仍 干,粤泰顺中法,維為良民,而本居民*甜以其女重要事費是關重要之現,一 將香港臺島地方極躪的活,重有之在案。凡國香港居民,歸順其國女畫之都 陳得本被大臣年華為英國善建事宜,拆出清新蒙正大連病的部ㄨ、成立協定,

大清理大廿一年里正月六十

大英國一八四一年二月一日

大英國肚華全罐做景惠 臺國士義中,佔東限原町小麥與出示曉繪

1 1841年1月26

坑口登陸-2月1日出康安民。

日,海軍准將伯要在香港島水

النا

oed on the spot.

Chek-chu, the capital, a large towi.

Heonghong 香港 A large ching village

Wong-ne-bung, #2 An agricultural village.

Kung-lam'

Stone-quarry-Poor village.

The Hongkong Gazelic

The list is as follows,

the names being written as they are pronoun-

No. 1.

Population 2000

200

300

200

Shek-lop. 石凹 Do.

Do.

150

Soo-ke-wan, #

Do. Large villaige.e

1200

Taishok-be, 大石下 Stone quarry, i hamlet,

20

Kwon-tai-koo, 群大路 Fishing village.

60

Zoo-koon-poo, 痛竿浦 A bemlet.

10

Hang.heong-koo, 紅香爐 Hamlet.

50

Beiwan, 柴

Hamlet.

30

Tait long, 大浪 Fishing bamini

土地灣

Tools-wan, Shone quarry, a hamlet.

Tai-tam,

Hamlet, near Tytam bay.

Soo-koo-wan, Humo

30

Shek-tong-chuy 石塘嘴 Biome quarry Hartlet

Chuo-kum, Deserted fishing hauled.

Tose-our-wan, **

Do.

00

Ba-our-wan,***

Da

Shak-pee, 石牌

Dot

In the Bazaar.

In the Boats,

Laborers from Kowlang-

800

Actual present population.

7,450

↑ 1841年《中國韪報》所監垂港島人口統計資料。

香港極體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56

賺子、牢獃和烟吊

60-61 of 165

57

不忍卒睹的治安政策

1846年8月,倫敦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雜誌描繪在港的外國人:「香港現在甚麼都不是,只是一些鴉

片私梟、土兵、官員和軍艦水手的補給站。」中國政府多方禁

止當人進入香港,同時,港英殖民地官員更相信中國政府有意

鼓勵流浪者、無業漢和犯人到香港「謀生」

香港開埠之初,港府即委任軍官威廉·堅(William

-

Caine)為首席裁判官兼警察首長*1843年6月,警隊的首

次招募共有28名警察履職;到1849年,全港已有警察 128

人,初期以歐籍或印度警員為主。

然而這些驚察大多是品行不端而被淘汰的士兵和水手,或

是流連於太平洋各碼頭的無業遊民。早期的警察擅長為非作

歹、貪污受賄、敲詐勒索・James William Norton-Kyshe

的《香港法律與法院史》(The History of the Laws and

Courts of Hong-Kong)一齋慨嘆道:「不能設想還有比香港

警察更壞的警察。」

早期殖民政府採用了不少嚴厲手段來管治,如公開並且大

規模使用鞭笞。

↑ 香港薗位藟席弢判官兼薗長威廉·堅

·

香港極體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John M. Carroll,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p.20。另參考 George Smith, "A

Narrative of an Exploratory Visit to Each of the Consular Cities of

China," cited in Anthony Sweeting, Education in Hong Kong, Pre-

1841 to 1941, Fact and Cpinio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0)。

英圜佔領燾港島後,威廉、堅於1841年成為賽港政府面任裁判官。於

三年後建立香港警察隊,並且兼辦監獄事務,直至於 1859 年 9 月離

任,共歷五朝香港總督及副香港總督。

58

姫子·牢出和烟吊

59

62-63 of 165

No..52.

Mongkong

1

糟嗎

約 1915 年位於中環的域多利監獄。 (圖片來源:許日彤)

Victoria Gaol

香港種觸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個龈髓

60

「荒廳」

䶈子・牢獄和鸚鹃

61

64-65 of 165

1.

Come the

750年. 油蔴地差实内

1 1950 年,原為乘江中隊成員的大埔客家人李志應,戰後復興成為了香港贊 禁。這反映了港英殖民政府統治香港的特點,就是根據不同時代的管治對 像,任用不同的人來執法。開連之初以印度人為靈票,幫助桕人;戰後 新界客家人勢力興起,又「以客制客」,引入客竊警察。

圖為 1897年位於港島荷李活道的中區警署“舉行警隊大曹操,匯祝維多利亞女 豐豐贏鋼樓、參與曹操的人士,包括歌籍、菜和印牆的警員,還處後排還有 六名騎警。(圖片來源:高添強)

中區警署:落成於1864年,當時市民習慣稱警番為「差館」,而中區

畫署是營隊總部,故一般稱為「大量」,以突顯其作為警察總部的特

色。

香港極簡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62

「素鋋」

睫子、牢獃和嬲吊

63

66-67 of 165

最早的鞭笞只用在監獄中,但不久卻由監獄走進社會,

成為治安管理方法・港督麥當奴(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便蘭鼓勵警察公開鞭打華人,警察幾乎每天都

在皇后大道鞭打華人。1871年更變本加厲,規定每周三為「鹽 笞日」(Flogging Day),警察定期在船政廳署附近廣場(在

今中環一帶)鞭打華人。有些路經香港的內地人,也被當作身

份不明的游民捉去處以鞭刑。據《香港法律與法院史》記錄,

警察對華人濫施鞭刑,「幾乎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只要查一

查巡理府法院的案卷即可看出,香港的鞭刑按人口比例大概比

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

第二是濫捕。當時濫捕華人的現象嚴重,有大批華人因小

事{如小販沿街叫賣、走近軍事要地等)被投入獄中,其時在

囚達三四千人,比對香港人口,這監犯比例不可謂不高。濫捕

的結果是監獄不敷應用,狭小的牢房常關押了百餘人,新犯人

被打被搶不是新鮮事;由於過度擁擠,偏又氣候炎熱,獄中衛

生環境非常惡劣。1860年香港總醫官在年度報告中說:「獄中

臭氣薰天,擠滿了上頭鏡的犯人,這種上鏡的方式將使人終身

致殘」

第三是死刑的濫用。1852年,英倫三島人口為2,100 萬

人,香港人口僅有 12 萬人,遠不及英國百分之一,但判處

死刑的人數卻多達英國死刑人數二分之一·當時死刑以公開

處決方式執行,港督麥當奴更強調這樣做的「必要」,堅持

嚴刑峻法可安定香港。日後的港督軒尼詩(Sir John Pope

Hennessy)反對公開處決,指出在英國殖民地中,只有香港

一地採取公開處決的野蠻措施。不過,因其他官員認為可收阻

嶼作用,公開處決要到 1895 年以後才改在獄中執行。

↑ 港瞽軒尼詩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64

「荒链」

賺子、牢獄和憫用

65

68-69 of 165

荒誕不經的法院

法院是治安工作的核心,是審理刑事及民事案件的場所,

它的地位和政府不遑多讓。不過,香港法院初立,問題不斷。

首先,高等法院是香港殖民時期最高的司法機構,並一度成

為英國在華的司法中心,本應是威望極高的象徵,可 1863 年

《泰晤士報》(The Times)對高等法院評價甚低:「香港高等

法院是東方的最大公害...............它作出的判決,有時不公平到令人

難以置信的地步,只宜當它們作笑話看待,而不宜就它們作嚴

蕭的討論,只要存在這一種裁判權,我們就無權對中國人或日

本人談文明和公正!」原因是港督權力獨大,而香港的最大目

的是建立英國在華的貿易點,並鞏固對華的鴉片貿易,故早期

高等法院的主要工作,是保護英商的利益,而非建立公平公正

的審判環境。1846年7月,廣州有英國商人毆打攤販、搗毀

貨品,造成數萬元損失,高等法院居然只處罰該商人 200元

了事。1851年,高等法院又判一個殺人搶貨的英國海盜頭目

無罪釋放,引起曾被該海盜劫船並有人員死傷的葡萄牙人十分

不滿,他們通過里斯本的傳媒到英國的議院投訴,在葡萄牙政

府介入事件一個月後,高等法院才輕判該海盜入獄三年。

1841年,為取得一個由英國人自行管治,可作貿易、外

交和駐軍的地方,英國正式殖民香港。在殖民管治之初,英國

人只求維持簡單粗暴的秩序,於是,各種的嚴刑峻法配合荒誕

的法院判決成了「荒誕」的統治。豐

A HONG KORG CHAIR

WELLERS

↑ 這是一幡 1873 年的木刻畫,雕刻了香港街頭的景象:花轎車伕抽著煙斗,坐

在路旁等待客人,路旁還站看其他優哉游哉或是游手好闍的人,這反映了當 詩外國人對華人的一種獵奇式視角、抽燈、爛歌和屬於低下階看·

(圖片來源:Two men sitting with a sedan chair in a Hong Kong street

waiting for custom, one smokes his plpe, Wood engraving by J.C. after J. Thomson, Wellcome Collection. Public Domain Mark.)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66

「荒響」

鹽子、牢獄和鴨用

67

70-71 of 165

chapter 05

從歧視到站起

華人的 40 年

談談華人「重生」的故事· 來,港英的统治也轉向「以華治華」·這一章我们 的 1870 年 - 才標誌以商人為代表的華人精英站起 歧視華人為主的「華洋分隔」。直到東華醫院成立 正式殖民香港,在最早三十年英國的治港方針是以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並在翌年通過《南京條約》

图片来源 The Chinese town, West Point, Hong Kong Photograph by WP. Floyd, ca 1873. Wellcome Collection. Public Domem Mark

72-73 of 165

#韮洋分隔

林鞭笞

#陶禁

#半山

# 太平山區

#荷李活道

#文武廟

#廣福義祠

↑位置爹港島西北摩的水坑口(今荷李活道公園-静) 是以在華

聚震地。

得截咖喱史

華洋分隔由歧視開始

1842 年,港英政府早期在港推行種族隔離、分區而居的

政策,使華人與歐人的地位、權益都涇渭分明。歐人社瞥以

英國人為主體,連同來自西方國家的其他居民,分佈在香港政

府部門、司法機關、商業和金融等領域。華人社會則主要由港

島原住民與開埠後的廣東移民組成,大多為從事體力勞

動的苦力或僕役。據1841年5月15日的《香港公報》第二

期所記載,華人主要可分為漁民、農民及打石工人三大類。

1841年的《香港政府年報》,開埠初期的華人在英國官員眼

中是社會底下層,遷徙而不會長居,陋習頗多,如「搶掠」

(predatory)和「不檢點的」(profligate)。據庫務司馬丁 (Robert Montgomery Martin)所記:「經過三年半不斷開

拓,島上連一個有體面的華人居民都找不到。」《政府藍皮》

對有學識的華人教師,評價也不高:「在工作中睡覺」、「不衛

生」、「好賭」、「吸大煙」和熱衷「看手相」等

政府對華人的態度是歧視和防範,華洋差別對待。首任港

督砵甸乍(Sir Henry Pottinger) 奉行歧視華人的政策,刑

罰上,在「大笪地」對華人公開執行鞭笞酷刑,並沿用清政府

的某些肉刑,專用於華人,如鞭笞、烙刑、穿枷等。社會生活

上,華人活動受種種限制:1842 年頒佈的「宵禁令」,以「盜

賊橫行為由」,規定華人晚上外出須攜帶油燈、燈籠或通行

證,並禁止華人在晚上11點以後外出,變相將整個華人社會

當作嫌疑犯來防範。

↑ 1890 年代的灣仔貨區,當時本地華人亦鏞薙裝留嶼,服都以至生活習慣仍

以傳統為主。

(圖片來源:許日彤)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

70

「圖生」

從鳋视到站起

71

74-75 of 165

I

東華喜欢

皇后大道

太平山街

必列者士街

修康坊

李活道

九姐坊

结态街

↑ 盲任瀅儲砵甸乍。

居住上亦有嚴格劃分華洋界線,採用隔離政策,劃半山以

至山頂為歐人居住的地域,華人多聚居上市場(太平山區)、

中市場(中環街市對上山坡)及下市場(蘇杭街一帶)。

政治上,華人更是被排斥於政府機構之外,長期被剝奪參

與管理的權利・行政局(初稱議政局)、立法局(初稱定例局)

由英人獨佔,華人則沒有代表。

1843 年,港府重新規劃土地用途,將中市場的華人遭到

太平山區,進一步隔離華人與歐籍人士的接觸,以便管治。

鴨巴甸街

↑ 香港在開壇之初,港府採用隔離政策,翻半山以至山頂為歐人居住的地域,華 人多来居上市場 { 太平山區 }中市壩(中環街市對上山坡)及下市場(蘇杭街 一帶 )。1843 年,港府重新規劃土地用途,遷中市場的華人到太平山區,隔離 華人與獸籍人士的接觸,以便管治。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222

72

「屬性」

從餞视到站起

73

76-77 of 165

A

T 畫中的西式洋房為當年歡籍人士專屬高級住宅,華人藝能問津。

(圖片來源:許日彤)

炊...............有若驢之在顧...............非復人類所

首,諷刺當時華人的居住環境又小又貴

..................」更有打油詩一

,且油煙蚊蟲滿佈:

一家四人臥床無一瘳,

半榛耰魘月費錢半萬。

風逶炊煙入戶難關眸。

木中蟣虱唱人若錐利。

除了居住和法律上的歧視,長期在傳統中國社會生活的華

人對英國制度也多水土不服。就以宣誓為例,華人宣誓方式多

樣,頗有地方特色,除了燒黃紙或斬雞頭外,尚有在文武廟或

天后廟舉行,有些時候,甚至會「請」天后和關公到法庭助陣。

當時的華人多居住在兩鏖高唐樓中,每層面積約 50-60

平方米,上層房間無窗,可塞滿50到60人。當時英國醫生

的評價是「華人的住屋環境連養豬都不適宜」・旅港的《循

環日報》創辦人王韜則形容:「華民所居者率多小如鍋居,密

若蜂房. 一屋中多者至七、八家、少亦二、三家,同居異

燒黃紙:起誓者要燒一張約八寸乘六寸的黃色祭神紙,紙上通常寫有宣

誓者的名字及日期,電鷲者要在法庭把黃紙燒掉,表示自己不作謊言。

斬雖頭:本是水上人家儀式,任何糾纏不清的錢價、人事、爭吵,如

無涉事雙方都不想到宮府裁判,多會用斬雞頓的來解決,以表示自己

溝白可信,在連初期,法院留將齗搬彌列入有效的宣誓方法之一。

香港極觸史

闊的燾灣歷史的十個颛髓

74

「雕生」

從鳋视到站起

78-79 of 165

75

↑ 文武圖在過去曾運解決各式糾紛的地方,地位堪比法跳。

(圖片來源:高添強]

香港極簡史

闊的臺灣歷史的十個颜髓

76

生」

***

要人的40年

77

80-81 of 165

華人從商業到政治的崛起

到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轉口貿易港地位使華人經

潛力量大幅增長,華商由此崛起。1881年,香港納稅最多的

頭 20 人中,華人就佔了 17 名。實力較強的華商逐漸控制原鹰

歐人的物業和貿易,並走進歌人專屬商業區及居住區 •

1869年4月22日,署理總登記官李思達(Alfred

Lister)巡視位於太平山區的廣福義祠,發現該處衛生惡劣,

遂引發「義祠醜聞」,輿論大譁,政府於壓力,遂在1869 年

成立由 20 名華人組成的醫院委員會,並於1870年通過《墅

人靄院則例》,同年建立華人慈善醫院 東華醫院,

1873年:《循環日報》的創立更使華人有了輿論陣地。同

時,華人萌發參政意識,爭取享有應有的政治權利。

1873 年,華人要求成立華人市政局·由每區各舉兩名華

人組成,負責就華人問題向華民政務司提出建議。1881年,

香港立法局通過《修正刑罰條例》,規定廢除流刑和烙刑,禁

止公開鞭笞。九尾鞭在背上抽打改為用藤鞭在醫上抽打,且不

得在同一罪犯身上連續多次難笞。

同治己已五年仍建緍理

***

黄海

烏滿華

壁作 西鲁商業

陳翊忠 李 T

蔡永接

林村

但建協理

凌 頊

區檢

林子和

羅村

黄生

↑ 1869年,偶建東華醫院的華人精英名冊。

(圖片來源:英華書院校友會文物檔案組)

「義祠醜聞」;李思達發現義祠衛生情況欠佳,尿趼處庸;沒有窗口・

只靠一扇門通風。入住的病人大多衣衫襤褸,沒有衣服可以更換。赦

靈屍體的地方,卻發現仍有生存者。有一位病人腹瀉未停,卻只能躺

在一爝無可伸展的地方等待救援。這些發現成香港的歐大醜聞。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78

78

從歧视到站起-

79

82-83 of 165

1 自 1872 年章藝書院正式落成啟用後,救災治病解數,圖為 20 世紀初的「豪

華新院」,是為東華醫院的擴建部分,足見醫院规模之大。

(圖片來源:東贏三院)

香港極簡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個颜髓

80

「重生」

要人的40年

81

84-85 of 165

報日環循

廿五月二十湄朵有鱼年弍十搠同

+ Ex

-Y. BAL

| th

די

+

1877年5月28日,港督軒尼詩在「香港文官任命備忘

錄」中宣佈,除年齡、身體、人品及知識、能力的規定外,不

論種族·香港任何年青人均可參與文官考試。為加強港府與華

人的溝通與聯繫,政府公報開始發行中、英文兩個版本,並將

中文水準作為港府官員升遷的一個重要因素。1880年2月 19 日,伍廷芳“成為立法局臨時議員,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立法局

華人議員。

1877 年,行政局通過決議,允許華人在皇后道、雲咸街、

荷李活道與鴨巴甸街的地區内自建中式樓宇。華人勢力終得以

向維多利亞城中心擴展。豐

4

---

| |

את מיכל

M.

K

***

1

+

****

A PEU

+

13

-

Nr 1

> H

A MICHAELER VE |

-

T

--

BAT

1

++ GERAL

The

TILAJE DHË

SE I BADO ANA

++

+=

S 14

H

ON THE

'ILS

伍廷芳:祖籍中國廣東新會,生於南洋的英國馬六甲,清末民初外交

家、法學家、書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

首名華人大律膝和曹名瑟人立法局議員,後於內地從政,是近代有名

的政治家,當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香港極簡史 — 闊的香港歷史的十個颛到

92

「屬生」——從歧視到站起——墨入的40年

83

86-87 of 165

1 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德環日報》。

無口

↑ 曾任洋務委員的伍廷芳-

(圖片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reproduction number, LC-

USZ62–40251 (b&w flm copy neg.)] (http://hdl.loc. gov/loc.pnp/pp.print}

↑ 華人社會精英、鄉商名謝的稀有含影,當中有向東爵士、馮乗芬、郾城竪、

請成坤、胡陷全等 -

(圖片來源:許日彤)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84

「重生」 ・從练视剉站起- 要人的40年

85

88-89 of 165

chapter 06

ENGI

井上哲次郎 訂 羅布存德原著

小香港曾改變大世界

訂井羅

華字典

的啟蒙。這一 山的革命啟蒙,並且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市場經濟模式 進程。既是明治維新學習西方的知識啟蒙 - 又是孫中 我們說說香港在近代史上三次重要

代化的城市,並多次為東亞國家借鑑-加速了現代化

在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香港成了東亞最西化和現

+

「啟蒙」

90-91 of 165

33 11. V. Lo

TOLJUD EXUTE, 203MUEL

Baazar Jagtia me leden bags, at late nine Žpucha

SZANA HI

1由英華書院出版的《英辇字典》,對當時的中英文化交流起了非常

大的作用。

#明治維新

#辛亥革命

#英華書院

#選選貫珍

# 英華字典

# 孫中山

#香港大學

#改革開放

從香港出發的明治維新

香港是最早發展新式教育的東亞城市,西方書籍和外國知

識不斷傳入,本地出版的報章、雜誌以及各種圖書亦逐漸蓬

勃,促進了廣州、上海等城市的文化活動,對鄰近國家如琉

球、日本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868年,日本結束了數百年

的幕府統治,明治天皇開展了全方位改革,香港擔當了現代知

識傳播的角色。

1850 年代的港島還是一個小城市,但已薈萃了中英語

言皆通的的傳教士。以「黑船來航」為例,培理(Matthew

Calbraith Perry)從香港出發前,鑒於此前翻譯人員並不稱

職,特邀精通英、漢和日語的傳教士威廉士(S.W. Williams)

任翻譯·威廉士帶同廣東人羅森一起到日本,他們直接參與了

日本和美國修訂條約的工作,可以說來自香港的翻譯參與了日

本幕府統治結束、維新開始的故事。

Figure 1. Kamenje Ra Shen. Source: Hi

-

↑在《美利堅人應接之圖》中,一個戴着瓜皮帽、拖看長辮子的中國人在一群外

圖人中特別聯繫,有,畫像旁邊寫署「满國人羅森」

(圖片來源:侯清傭)

↑ 香港開埠以後,不少日本人到港謀生港從事飲食和娛樂業,圖為在

港日本人到報相糖拍照。

(圖片來源:Japan; man and women in traditional dress sharing

a meal and 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s. Coloured photograph by Felice Baato, ca. 1989.)

購舶來航:日本高永六年(1853 年)美國海軍准將培理率艦隊駛入江

戶灣的事件,船重被塗上有防止生鏽的黑色柏油·被日本人稱為「興

船」*培理帶蓋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的國畫向江戶幕府致意,

最後雙方於次年(1854年)簽定《神奈川條約》(《日美和親條約》)。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PA

「斂漿」

小燾港體改變大世界

87

92-93 of 165

及早来院藥可也

耶爲涛生:千八百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英華書院出事人理 白

英華月份牌告帖

现在向理活出英華畫院之卬半马印就本午月份開此綁月日與唐亮妈时

同野鳥生一千八百至十五年正月初一ㄩ英棹書院印宇川 日

所以于同行之

火船往來省城澳門香港告帖

十月十三日

火船晏告貼

大京洗為 凡由娄让者由出床上将其顯著收

一千八百五

香港極簡史 — 闊的香港歷史的十個颛到

90

小香港體改變大世界

91

94-95 of 165

↑ 《遐過貴珍》及其內髫。

(圖片來源:英皇書院校友貴文物檔案組)

自國門打開後,最初來港的日人大部分都會指定要到英

華畫院「參觀。當時的英華書院出版的量刊達到了七十餘種,

其中對了解西學貢獻最多的,要數《遐邇貫珍》(Chinese

Serial)。《遐邇貫珍》以中文寫成,內容的重心是介紹西學和

西方文明。創刊號的序言就介紹到它的版面是由報道、喻言、

近日雜報等幾個部分組成。對西洋文明的介紹、最初以政治、

歷史以及歐美國家的各項先進制度為中心,後來則主要偏向於

介紹西醫學、地質地理學、動物學、化學。日本幕府末期的很

多開明人士爭相購閲《遐邇冀珍》,開拓了日本精英的視野,

對民智的啟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因遭清廷通緝而流亡香港的王韜,其所著的《普法

戰紀》是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西洋史著作,在日本引起很大反

響。1874年他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每日發表論說,後來

亦受邀請到日本訪問長達四個月。

由英華書院編譯的中英雙語對照教科書《智環啟蒙塾課初

步》也在日本多次重印、改編,還有插圖本和日本翻譯本等

等。傳教士羅存德(W. Lobscheid)在港編撰的雙語辭書《英

華字典》在日本得到極大推崇,對日本詞典中譯詞的形成起看

決定性的作用。

日本學者實藤惠秀的《中國人日本留學史》列出「中國人

承認來自日語的現代漢語詞彙」一覽表,總共有869個詞彙。

不過,當中的 166個詞彙實際是從《英華字典》傳入日本的,

如再加上《遐邇貫珍》和《智環啟蒙墊課初步》,合計有約

二百多個詞彙在成為日語前已在香港的雜誌★刊出現了,可從

此一例看到香港對明治維新的影響。

英華襴院: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學校+馬禮遜牧師初解於馬六甲,

後遷到港,當時的英華書院除了教學外,還設置了印刷所,出版的書

刊如《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天下新聞》以及英文季刊《印中搜聞》、

愛都想的《地理便爾略傳》和《雍西史記和合》、米憐撰寫的《全地

萬國紀略》·新版的《聖經》中文版本、《新約全書》、《舊約全書》、

理雅各等傳教士們翻譯的《中國經籍》等。這些霖刊對中西方的相互

了解,貢獻殊多,

《英華字典》出版之後,日本菌相伊藤簿文創立日本銀行之陳一時想不

到英文「Bank」的讀法,於是拿起《英華字典》翻閱詞條,看到可以

翻譯為「錢莊」、「銀銷」、「銀行」,他終採用了「銀行」一詞,日本

帝圈銀行就這樣定名了。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224

92

「戴蒙」

小燾港體改變大世界

93

96-97 of 165

!

GRADUATED READING;

COMPHISING

A CIRCLE OF KNOWLEDGE,

IN 200 LESSONS.

GRADATION 1.

SECOND EDITION, IMPROVED.

港英華書院從英文譯出

同治二年活板節

EONGKONG:

PRINTED AT THE ONION MISSIONARY SOCIETY'S PRESS

144.

T

1858 年,英鬬齒院校長理雅各(James Legge)繡譯出版了《留環數 蒙塾課初步》中英雙語教科書,內容涵蓋天文地理、政治經濟,儼然一 那小「百科全書」。這日後成日本知識階層主要的知讖來源、福澤齡吉 和很多日本败慷思想家曾通過《圓環啟贊》榮驢英語。

(圖片來源:英華書院校友會文物摺案組)

香港極簡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THE

CIRCLE OF KNOWLEDGE.

GRADATION 1.

SECTION 1-INTRODUCTORY,

A stone, a book, a tree, a bird, a horse, a pin, a leaf,

įchair, a stur, a hat, an all object. All things that we can soc are called objects in English. The chair, the lat, the pia, and the book, were made by man. The stone, the

tree the bird, the leaf, the horse, and the star, were not made by mas, but were created by God, and are called created things. The things which are made by man

are not created things.

作上

星雙

第一篇小引

智啜啟蒙课初步 香港英華書院英文出

是一件帽此皆眼所能見之物英 隻馬一管針一片葉一張椅一粒 團石一部書一根樹一隻在一

第一課眼所能見之物推

作者不叫受創造之物 所造时做受創造之物人 雀藍馬星非人所作及

「眼」 小香港體改變大世界

95

98-99 of 165

香港英華

明治九年

易曰

普譚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96

「戴眼」

小香港體改變大世界

97

100-101 of 165

1 → 英華痛院出版的《演繹伊蘇冊課》(即《伊索寓言》) 備入日本,對日本小說的創作和閱攝影響極大。 (圖片來源:英華書院校友陳發輝、葉冠霖、劉百 韵·盧宇軒和飲陽裕路】

PE OB

起司

乙卯年印

初學粵音切要

咸豐伍年

香港奂幸忨活

*SATI

香港英華書院印刷

全書

↑ 英華書院出版之中文版《聖經·新約全書》與供外籍人士學習中文的《初學寻音切要》。

(圖片來源;英華音院校友會文物福案組}

CONFUCIAN ANALECTE

BOOK I HED CEH.

君而樂遠

不不不

不學

"H.

Grewal,

karim 13.

PL

學而第

論語

CHATA I 1. The Mastermik, “le it not plowed

wich can presentrance and sapimties↑

to Ja

sla 11 mes plonnant to huren felenda soming from diamet

2. Ja ka sent a man of complem virtan, who fala na Šincompete sen though man may taka na note cat hàng”

3 Hole book may vessel, à a

ska banka dalam kanser, and du yaad Job

De nag s

d

--

- Ha aina kubuteET WEL

-dertu ET MA

Tag jy sien spra

V bag a dat de de de d

----

Get dak van persa que a man ta m

-

maske ve Kal | Damen en alt pemalang, mana bar dan,

↑ 英華畫院翻譯了多本中國經典,圖為《論語》(Confucian Analects)的漢

疆英版本。

(圖片來源:英雄薹院校友會文物檔案組)

香港極簡史

闊的燾灣歷史的十個颛髓

98

「斂賺」 小燾港體改變大世界

99

102-103 of 165

革命思想是從香港得來

孫中山先生於 1883年來港,並在港求學,先後入讀拔萃

書室和中央書院。據他晚年在港大的演說,這段在港求學經

歷,既長了他的見識,也讓他多了反思:「每出外遊行,見本

港衛生與風俗,無一不好,比諸我敝邑香山,大不相同。」此

外,那時正值中法戰爭,香港的華工為抗議法國侵略而拒絕修

理法軍艦和為法船卸貨,發起杯葛運動,香港政府嘗試鎮壓,

卻導致各行業罷工罷市。孫中山先生把這愛國行動對照清朝的

屈辱求和,進一步萌發他的革命思想。

1887年孫中山入讀香港西醫醫院,常與同鄉楊鸛齡、同

學陳少白、友人尤列等「四大寇」針砭時事,商討反清大計,

其後更起結義起誓,以推翻滿清為志。五年後,他曾短暫行

關,不過在港的經歷使他明白救國不在醫人,而在於徹底的革

命:「(香山)鄉間要做警察及看更人方可,因斯二者有槍械

在手,晚上無時不要預備槍械,以為防備之用。由此可想到香

港地方與內地之比較,因為香港地方開埠不過七八十年,而內

地已數千年,何以香港歸英國華管,即佈置如許妥當。」

除了啟蒙外,香港還是反清革命活動的大本營,革命黨在

港聚會、籌款、辦報、策劃。孫中山先生直接策劃的南方十次

武裝起義,有六次以香港為基地,港人積極參與了這些革命活

動,從財力物力上慷慨捐助,直至革命成功。

HR

45 Costorbes, 1897.

reply.

better undated, Dan

if

to inform you this

Government has

me intention!

of allowing the fortish Colony of Honghong to be used as an dayliom for persons engaged

ind plotstand dangerous t pirkoves against a friendly, insighboring Empire, and on view of the part takin. you in dish transactions (which

you suphemistically term in your letter mambi. palling your mostrable comm tryment from the cruel

Futer Hun Yat den,

T香港輔政司肫克們士(Sir 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 寫信給孫中 山先生,信中警告如果孫中山登陸香港,他將被逮捕。發信日期為 1897 年 10月4日。

(圖片來源:Letter to Sun Yat Sen from Coloniai Secretary of Hong Kong, Wellcome Collection. Attribution 4.0 Intermational (CC BY 4.0}]

香港西蘭書院:1887 年,為培育華人西醫、何啟等人於雅麗氏醫院開

辦附設的西醫書院,得到港督的支持,並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為

榮譽贊助人,成為香港第一間專上學院,設有西鹽矗院的課室、圖書

辭及學生宿舍。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00

「斂漿」

小燾港體改變大世界

101

104-105 of 165

改革開放的參與者

到了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家改革開啟時期,香港的質

獻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轉口貿易、直接投資及市場經濟的

發展。

1980 年,中國正式成立首個經濟特區深圳,一河之隔的

香港商人響應號召,北上興業投資,為改革出一分力,同時也

賺得「第一桶金」,「港商」從此成為買時代特色的名詞。港商

率先在內地設廠,給內地帶來第一筆財富,也揭開了內地引進

外資的序幕。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有八成的投資來自香港,後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直接投資的來源地。

2018 年,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3.5%。除了

資金外,港商還引進市場化管理經驗和國際商業網絡,推動內

地建立市場化的機制。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國、第一出

口國、第一大消費市場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過程中,港資是

「引進來」、「走出去」的先行者,也在金融、航運、物流、專

業服務等優勢獨一無二,亦為改革開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展

望未來,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上,可發揮本身的優勢,盡展所長。拿

T 1980 年,在全省率先試行家庭聯產承包璽任制的華容縣萬際公社

鬼湖大隊社員正在交「執糰」,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02

「戴眼」

小香港體改變大世界

103

106-107 of 165

北京建国饭店工程开工典礼 GROUND BREAKING CEREMONY OF BEIJING JIAN GUO HOTEL

↑ 1980年6月 27日,中美合贇建造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飯店-

建畫飯店開工建設

↑ 圖為港商太平手袋森茵駐東莞。高峰時解、港費

工廠转用 1,100 萬內地勞工。

香港極腩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04

「苙賺

小香港體改變大世界

105

108-109 of 165

chapter 07

無地不發達的香港

發展供應土地,這一章,我們通過兩次「第一次」來 增的人口提供居所外,也為交通、航運、造船、工業 唯一方法。1851年,港島開始首次填海工程 - 為激 年俱增的人口及配合維多利亞城的發展,填海造地是 發面向維港的港島北岸。為增加土地供應,以容納與 要的聚居點,但因各種原因,開埠後港府決定大力開 帶-升起英國國旗·佔領香港島。闢埠前-赤柱是主 1841年1月 26 日,英國人登陸現今上環水坑口街一

說說填海的故事

Hong Kong,

图片来源 The wear to the handing pier,

China, 1900, STERED FOREIGN GEDG FILE - China-Hong Kong, US Library of Congress

110-111 of 165

「香港熙來攘往的碼頭,是著日中外交通的要地方。

Littleton, T

我填濺

# 移山

#文咸街

林啟德

#維多利亞港

#機場

# 地少人多

第一次官方填海:因禍得福「文咸填海」

港島的填海特色是先把海岸線拉直,再向海要地。現今有

很多主要街道都是建在填海造地上,如干諾道、遮打道、德輔

道等。

1851 年 12 月一個晚上,在下市場位址(即今蘇杭街,

Jervois Street} 發生嚴重火災,起火地點是志昌服裝店,火

災範圍東面波及現址皇后大道中與蘇杭街、威靈頓街交界·南

至皇后大道中、西面至蘇杭街與摩利臣街接壤、北至蘇杭街以

北海旁・火災發生期間,為免火勢向東蔓延至中環地區,軍方

利用100磅炸藥炸毀中間的房屋,以堵截火勢,這對華人居住

區域造成大面積的破壞。除了多達458間民房被焚毀外,還

有200名華人失踪。

由於災場受損毀嚴重,時任總量地官的哥頓草擬了第一

個填海工程:「文咸填海」,以重建及整頓下市場。文咸海旁

地段的業權集中在華人手上,政府與業主達成協議,將新建成

的海旁地段公開拍賣;此外,鄰近地段業主亦要承擔碼頭、支

撐石牆的工程費用及海堤的興建費用。填海工程在當時文咸海

旁向北伸展,繼而在海旁開闢—開約50呎的海旁道。有趣的

是·填海的物料主要是採用磚塊或石塊和眾多被毁的房屋瓦

礫。一方面增加土地,一方面又可處理災後瓦礫,可謂一舉

兩得。

1 1869 年的文鳳西街。

(圖片來源:Bonham Strand, Hong Kong.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 1869.)

哥頓:1843 年1月工程師哥頓(Alexander T. Gordon)獲委任為香

港的田土廳廳長兼量地官及道路監督(Land Officer, Surveyor and

Inspector of Roads),負責規劃城市的公共設施如政府建築、道路、

海堤·平整土地·食水及排污系统等工程,制定維多利亞城的建設

藍圖。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00

無地不驢連的香港

109

112-113 of 165

是次重建促成香港首個填海工程,改變了城市面貌。19 世

紀末開始,文咸東街更逐漸成為金銀貿易業的中心,日後金銀

貿易場也憑入文咸東街,

第一次私人填海:啟德濱的失敗到機場的重生

第二期填海工程在1921年開始,但進行得並不順利,因

先後發生「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1926年的香港經

濟嚴重衰退,不少居民離港返鄉。

1924年香港航空會(The Hong Kong Flying Club)

群外藉飛行愛好者於新填地東面(即第二期填海位置)用作飛

機升降,而英國皇家航空母艦(H.M.S. Hermes)的機隊亦於

1925 年利用啟德空置土地作臨時停泊飛機之用。

1911 年辛亥革命前後,大量內地富人移居香港,香港華商

看到時機,計劃在九龍灣填海,興建華入高尚住宅區。1914

年在華人立法局議員伍廷芳建議下,華商何啟、區德等組成

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向政府申請九龍灣位填海。九龍灣東面

面向維港,北有白鶴山、獅子山背靠,西南有宋王亹和聖山圍

繞,冬暖夏涼,被視為風水之地。此外,為避免填海地落入

1860年《北京條約》所訂的割讓範圍,他們有意選定界限街

以北作填海地・

首期填海工程於1916年中開始,由九龍灣西岸(近今天

富豪東方酒店對出太子道東)向東填海至今天麗晶花園一帶。

填海工程分三期進行,完成後可得填地 200畝。1920年,

個三角形的新地域誕生了,隨即興建高級花園洋房 200所,

樓高三層,名「啟德濱」(Kai Tack Bund),該處還設有警

署、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等設施。

何啟:祖藉廣東南海·1859 年生於香港,著名醫生、大律師、商人鹽

政治家,於 1912 年獲英國政府頒授爵士動銜,是斷位個人獲此動衝、

區德;又名歡澤民,廣東南海人,曾任東華醫院總理,知名企業冢、

慈薹家。在香港經營「昭泰鐵」{A. Tack & Co.)百貨及傢俬業起家,

擁有大批物業。

省港大罷工:1925 年至 1926 年,香港和廣州的工人抗議因為「五卅

慘案」而發起的大規模、長時間能工・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10

無地不發運的香港

111

114-115 of 165

美國人亨利·亞弼(Harry Abbott)於1924 年 3 月在啟

德填海地上飛行,為有紀錄於啟德飛行的第一人。1925年1

月亞弼向啟德公司租 60 英畝地開設飛行學校,並計劃開辦香

港與內地的客貨空運業務,唯飛行學校生意不理想,以致空運

生意未能展開,同年8月結束飛行學校。

GRAND AERIAL

EXHIBITION

H. W. Abbot & his Sky Demons

Hair Raising Aerial Acrobats

Dads Dolyleg Parache Drap

Pest Performing of dua kind | Samarianal Brosse Burding.

Maraton bear p

ORIENT

Aachel Combat - - Tall Aplu

Tickets are an Sale at all Cuba

Price $2- Portion wild aw

THE TUNG WAH HOSPITAL

We Need Your Support

2.30 pm. Sunday, May 4th.

RACE COURSE

「省港大罷工」令英國在中國的經濟、外交及政治利益受

打擊,英國擔心香港受衝擊,遂興起在香港建立一個空軍基

地,以加強防衛的念頭。除軍事用途外,到 20 年代中期,越

來越多飛機來往,皆使香港愈來愈需要一個機場。

1926年港蘭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指:「在香港

和新界也找不到如此理想的地方興建機場,若果選址啟德不能

成事,則別無選擇。」《香港孖喇沙西報》(Hongkong Daily

Press)在1928 年的一篇評論正好說明了選址啟德興建機場

的理由:「(啟德)機場的選址非常理想,因為它把一個大型

飛機升降場和一個極好的水上機場合二為一...............完成後,香港

將會擁有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好的機場。」

1927 年,填海工程正式被政府接管。機場於 1930 年建

成,沿用「啟德」作為名稱。同時,英皇家空軍亦在填海地

面建立基地(R.A.F. Station, Kai Tak)。幾年後,已有五間

航空公司,以啟德機場為基地,擴展航線至中國多個大城市。

↑ 1924 年亞弼的飛行表演廣告,表演於該年5月4日下午2時 30 分舉行,部

分收入捐體東華醫院。

(圖片來源:奥邦謀)

香港極腩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12

土」 無地不發運的香港

113

116-117 of 165

-

香港極觸史

闊的燾灣歷史的十潿颛髓

114

無地不發違的香港

115

118-119 of 165

↑ 1920 年代,從九龍城警養迺晓九龍灣填海一帶與九龍城寨,圖左為啟擐濱私

人住宅。

(圖片來源:吳邦讓丿

↑ 香港㙉海艶里一

一百多年來,香港的「重土」故事一直畫寫下去,城市的

發展離不開土地,香港人多平地少。二戰前,填海集中在港島

和九龍半島,二戰後,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市區變得擠邁,政

府積極展開新市鎮及衛星城市的計劃,於新界地區進行大規模

的填海工程,如沙田、荃灣、屯門等,以解決和紓緩市中心人

口過多的社會問題。填海既可以滿足過去香港人對居住、社會

民生、經濟發展等需求,另方面亦促成城市的向上發展。蠶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17

無地不發違的香港

116

120-121 of 165

chapter 08

從六日到十八日

誤和情報欠準下,在十八天後向日軍投降·這一章談 史上唯一的全面戰爭-港英守軍在裝備不足、戰略失 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悍然攻打香港-這是香港 1898 年英軍進佔新界時,曾遭遇「六日戰爭」;1941 長,獨有兩場戰爭,卻能反映港人的血淚和抵抗: 雖或偶而發生一些動亂,但規模不大,持鈾時間也不 自開埠百多年以來-香港一直過著相對承平的日子

談港人奮勇抵抗的故

圖片來源 Mainichi Newpaper, Japan / https://zh wikipedia.org/wiki/File:Battle_of_ KK_02.jpg

↑ 1941年,日軍在滿福橋上。

122-123 of 165

抵抗

+

#展拓香港界址

專條

#新界

#六日戰爭

#香港淪陷

#醉酒灣防線

#東江縱隊

r 08

本地人的守土反抗

1898 年英國和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向

清廷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二百個

離島,為期 99年。1899年3月,雙方代表簽署了《香港英

新租界合同》 1899 年 3 月 28 日,港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派警察司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等到

大埔墟附近小山上搭建警棚。同日,錦田,屏山、廈村、下八

鄉的鄉紳們集會,並聲言「痛恨英夷」 守土反抗。

I

4月3日,鄉民焚毀警棚。4月7日,卜力宣佈在4月17

日正式接管新界。4月10日,屏山、鷹村等以「本地」人為

主的村民在廈村鄧氏宗祠前集會,反對英人接管新界·各鄉代

表齊集元朗東平社學開會,成立了武裝抗英的領導機關——太

平公局。4月14日,大埔抗英武装在英方準備登立旗杆不足

八百米遠的地方挖好了戰壕,數千村民拒阻英軍,並燒毀了為

升旗而修建的蓆棚。4月15日,來自深圳和民間會社近二千

人到達聲援,再焚毀警糰。4 月16 日,半營英兵到大埔,擊

遮鄉民,接管新界的升旗儀式在大埔匆匆舉行,新界自此被英

國佔領。

.

19日,抗英鄉民繼續武裝抗爭,各路英軍齊集錦田,強行

炸毀吉慶、泰康兩團高牆,並將吉慶圍鐡門「拆下,作為當地

人抗英的懲罰。21日,輔政司駱克(James Lockhart)逼令

錦田、厦村等村落居民遞交請求「歸順」的請願審,歷時六日

〈4月14日-19日)的抗英武裝行動至此結束。

「六日戰爭」雖然因強弱懸殊而失敗,但卻是香港人自

1841 年後被英國殖民佔領後的首次大規模反抗,並迫使英國

人在統治新界地域時,更多採用懷柔政策。

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練》的陸界走向,應為沙頭角到深圳灣之间矗

短的一條直線,但在實際勘界過程中・英方提出「自然界限」的說法,

即以山胍和河流定界,並一度企圖把整個新安縣都囊括在新界內的。經

過豐方的談判,中方同意了以深圳河為界的方案,港府輔政司駱克專

後宣稱,英國借此「完全控制了那條在《再綫》所附地圖上没有包括

在英國租借地内的河流。

吉慶銘門:鐵門是郵氏家族的珍寶,鑄於明代,已有三百年歷史。

當英軍向新界錦田地區推進時,錦田居民以犁鋤作武器,憑藉耇堅固

的圍屋奮起抵抗·英軍只好以大炮轟擊吉慶圍的鐵門,準備摧毀整個

圖村。後來,指揮這場戰爭的英國軍宮為了邀功,也為了顯示武力的

成果,特地把這副鐵門運回英國倫敦,繼而又運往愛爾·直至1924

年·鄧氏締耆向港督司徒拔要求歸還鐵門,鐵門才於翌年被運回香

港。鄧氏家族族人遂鄭重其事地重新安裝這副鐵門,並在壓的右方

鑲嵌了一塊石碑以誌其事。

香港極廇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120

「抵抗」

從六日到十八日

121

124-125 of 165

六日

0 4月1日 元朗 各大本地家族長老會面,商議對策。

44 4月17日 辣衬

英軍乘勢推進,攻撃林村谷口, 在該處設防的村民逃匿深山。

林村。

● 元朗

日 4月18日 上村

武裝的村民反擊,英軍沿水道佈 防,村民敗走。

3 4月16日 大埔旗桿山

英方無視抗,繼續舉行 升旗儀式。

4月14日 大埔旗桿山

元朗墟和大埔七約組織村 民燒毀升旗儀式的竹棚。

3

旗山

5

上村

吐露港

3 4月19日(結束)

武装分子及村民投降,歷時六日 的戰爭結束。

日 4月15日 吐露港

英國的印裔軍隊到大埔,被武 裝的村民包圍,英軍隨即遺軍 艦救出軍隊。

126-127 of 165

80

日軍南下太平洋

英日兵力對比

日軍

英軍

早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已在情報上準備了攻打香港的

計劃,分別獲得香港海岸地圖、新界九龍港島各座槍堡的位

置,並實地考察可登陸海灘;最後是通過和香港黑社會合作,

預備開戰時可擾亂香港。另一方面·英國國防委員會在1921

年已判斷「香港不可能成為一個安全可靠的基地」,並把駐

在東亞的海軍主力遷移到新加坡。港偕羅富國(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 曾建議把香港列為「不設

防城市」(Open City),避免一旦交戰香港會被日本佔領,但

建議不為英方接納。

+

1940 年 7 月 日本御前會議決定:「南進」太平洋。在

定下的戰爭計劃中,日軍同時偷襲香港、馬來亞、印尼和珍

珠港。

軍隊三陸軍第 38 師團為主力的:香港步兵團、加拿大派遣旅·皇家炮 第 23 軍和海軍第2遺華,兵團、香港義勇軍及部分海軍、空 艦隊大部。

罩。

兵力約 40,000-50,000 多人 約12,000 多人

̇莫德庇少將

司令;佐野忠赣大佐

釀火・各種火炮 215 鬥,其中大・各種火炮 140 餘門,其中大口徑火 口徑火炮 42 門,飛機 50᛬炮 63門,空軍魚雷攻擊機、水陸兩 餘架・海軍巡洋艦1艘、三用機機共5架聯海軍巡洋艦1艘、炮 驅逐艦3歳、魚雷艇4艦4腰、魚雷艇8艘、武裝巡邏艇 艘、炮艦3腴

:15艘。

1941 年 12 月 8日凌晨4時45 分,日本向英、美宜戦。

上午8時,日軍戰機空襲啟德機場,炸毀五架戰機和八架民航

機,其後日機炸毀深水埗和昂船洲之炮台・

《香港作戰要領》

1. 戰爭伊始·即以戰機摧毀香港附近的空軍部隊和艦艇。

2. 第 21 軍從陸地正面攻佔香港 •

3. 先攻九龍半島·再攻香港島・

4. 根據情況,由香港島南岸登陸或只是封鎖港島,

5. 使用兩個師的基幹兵力・

潤伏在港的黑社會在 12 月 8 日晚上到處製造混亂,躍火燒車站、米

店、破壞運輸雄輛·擄掠補給物霞,又以手電筒向日本艦艇發放訊號

情報。最後在九龍最高的半島酒店掛起日本太陽旗。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124

「抵抗」

從六日到十八日

125

128-129 of 165

日軍陳語列表中譯R

E

I

X

小惠

福岡

T

廣島

、、、.- -. -

HIROSHIMA

有關X日的暗語表

昭和十六年(1941 年)11 月17 日

大本營陸軍部

大本營海南部

|--4--4-16

FUKUOKA

川 | MIYAZAKI

t

YOKOHAMA

橫濱

KOKURA

+

HINODE

|日之出

....

備考 凡例:原意的[x]以[1

KE HINODE] [YAMAGATA] IE

-

MURORAN

NAGOYA

請表

田海

牛尾湯

白沙灣

野山

大老山

景山

飛山

!

大熊仔

大上阵

九意潽

牛角

溶痲壞

燒船螭

寶兒山

厚里洲

本驒山

BETE

主要分局 (塞括部分主要軍用)

九興四路/面

太古

方山

高山

輸出

專連臣角

大潭水清

大潭灣

自甲午戰爭成功後,日本對外戰爭多以偷襲形式進行,故

保密非常重要。上圖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期的文件,皆

以都市名來做為代號,順序分別有「空間」(六)、「名古屋」

(七)、「山形」【八)、「久留米」(九) 「東京」(十),最後

開戰日定在 12月8日·代號是「山形」。

+

早上9時,日軍分左、中、右三隊突襲香港,沿途未有守

軍·長驅直入至英軍嚴防的城門醉酒灣防線前。12 月 9日晚

上9時,第223 分隊隊長土井下令夜襲英軍251高地,駐守

護陣地的加拿大營長被俘,陣地很快便全面失守。10日上午

'「澤溫潘防』:從醉酒灣區牛冠海的一系列防工事。

↑ 開戰前香港防禦情形

赤柱半岛

根據瀬島騾三的回憶錄《幾山河》,「HINODE」指「ㄨ日」,即是道攻

日。以「YAMAGATA」表示,即進攻日為 12 月8日・

|名古屋

YAMAGATA

山形

KURUME

久留米

TOUKEU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26

「抵抗」

從六日到十八日

127

130-131 of 165

NAREON ALLY.

↑ 1941年12月8日,日豪越過中港邊界,正式開屐佔領香港-

HC

10 時·金山失守,城門水塘陣地完全失陷。同日中午,港駕

楊慕琦(Sir Mark Young)下令在九龍所有英軍撤往港島。

日軍用兩天時間完成了戦前規劃要十天才能完成的目標。

13 日上午9 時,日軍向楊慕琦遞招降,但為楊拒絕。

於是,日軍不斷從九龍對岸向港島炮轟和空襲。17日,日軍再

次招降,楊仍是拒絕。18日晚上7時,在大火濃煙的掩護下,

日軍八千人分別在鯉魚門、太古和北角一帶登陸。19日下午,

日軍搶佔港島東面的渣甸山、畢拿山和柏架山一帶,英軍反攻

黃泥涌峽的行動失敗。當日晚上和20日下午,日軍分別向跑

馬地和淺水灣進攻,20 日,日軍攻佔香港最大的大潭水塘,

截斷了全港的食水供應。22日,金馬倫山高地失守,日軍沿

↑ 若林雍一所在的日軍第 228 聯

隊進攻醉酒灣防線,若林棄一 找到了生碉堡,觀測站以及各 碉堡之間的偵查和射擊死角, 在重炮的掩護下,若林榮一座 隊攻下,並在城門金山刻下满 字「若林隊占領」,

↑ 1942 年12 月25日,日本政府

於香港中環一棟大廳懸掛「香港 新生一周年」的條糰。

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以恐怖手段高壓統治香港,日本震兵隊

經常對香港市民濫拖醮刑,包括潑水、火璣、電刑、夾棍、吊飛機、

跪刑、鞭打、新首等等;市民遇到日軍要敬禮,並作九十度彎腰鞠躬。

日軍也常以满判游擊隊為名,施用酷刑迫使市民供出有關情報。日軍

也通過「軍票」強迫市民用港幣兌換,大規模掠尋港人的財產。同時

又實施耀食配給制度,並開著太平洋籤爭的失利·在佔領的農後意月

廢止白米配給制度,黑市米價急劇上升,一般市民只能以雜霜甚至樹

皮來維持生命。

香港極簡史

闊的燾灣歷史的十個颛髓

128

「抵抗」

從六日到十八日

129

132-133 of 165

馬己仙峽道直下,威脅中區。23日,在淺水灣酒店的英軍被

迫退至赤柱,港島英軍被切斷成東西兩部。25日,日軍炮轟

域多利兵房、灣仔峽、歌賦山。下午4時,楊慕琦發佈停戰的

命令。晚上6時30分,楊慕琦簽署了投降文薑。

日軍的戰略要求

需要日數 實際日數

3

1.5

不顧身保衞家團的戰士,肯定他們對香港的貢獻。

從「六日戰爭」到「十八日的戰爭」再到「三年零八個

月」,香港的本地人和客家人聯袂「抵抗」外敵,守土衛國、

血灑香江、不認輸、不屈服,展現香港人愛家愛國的大無畏精

神一辈

突破香港邊境

闔境突破到推進到大帽山東西線

鋼結兵力,預備攻打英靈醉酒灣防線-

日軍主力集結後,在炮兵的掩護下,向英軍醉酒

灣防禦線推進,準備近距離攻擊英軍·

7

0.5

攻克英軍醉酒灣防線-

發動對英軍醉酒灣防線的攻擊,突破九龍北端的 防禦。

(7)

登陸香港島的作戰準備——準備登陸香港島。

7

5

攻克香港島——掃蕩香港島。

3 : 8

就在日本人進攻香港的同時,一支游擊隊在日本人來到前

便已着手蒐集英國人的武器,並在英國人撤走後安定了離島上

的生活秩序。在日佔時期,他們分成不同隊伍,營救了一大批

文化人和外籍人士,並在新界的土地和海域與日軍、土匪周

旋,控制了比日軍佔領更大面積的土地,繼續書寫着香港「抵

抗」的故事。這支部隊通過稅站自給自足,並在日本投降後,

或北撤或解散。這支主要由客家人組成隊伍名為「東江縱隊港

九獨立大隊」。1998 年,一本港九獨立大隊烈士名冊由時任

行政長官董建華置於香港大會堂的紀念辭,讓市民認識這班奮

↑ 東江縱際港九獨立大隊。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30

「抵抗」

從六日到十八日

131

134-135 of 165

chapter 09

香港小 文化大

化,如何「影響」華南以至全球華人· 文明交融,同時也提出現代城市的獨有風格的香港文 相互影響-互相作用,這一章-我們說說既體現中西 化交匯融合,各族群交流、溝通,東西方文化在此處 的移民文化:以流行文化為主流,中西傳統和現代文 化發展的中國城市·香港走在時代之先,開創了特有 從十九世紀的轉口港開始,香港成了第一個走上現代

136-137 of 165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華語電影界的重要獎項之一,是香港電影在世界

地位的標誌。

#中西交匯

#香港非遺

#香港文學

#香港電影

# 流行文化

現代化下與傳統共存

從出土的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遺物中,可清楚看到香港文

化同屬嶺南文化一支,開埠後,雖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衝擊、

但香港卻一直很好地保留嶺南文化的特色,除了以粵語為通用

語言,粵劇、粵語電影和歌曲也一直風行;而在社會風俗和生

活習慣方面,在港華人依然不改傳統信仰,其中信徒最多的是

佛、道兩教,各大寺廟道觀,都四時開放,任人參拜,信眾亦

會踴躍「簽香油」給神靈點燃香燈和茹素。諸教諸神大都導人

行善,勸人積德,濟困扶危,每年,香港人都歡塵傳統節日,

如元宵節的燈會、端午節的賽龍舟、清明節的掃墓、重陽節的

登高,其中,春節是最為熱鬧的,吃年夜飯、逛花市、探親訪

友都是必做的事情。香港甚至尚保留一些在內地已失傳的傳統

習俗,如搭棚演出的神功戲等,有些習俗甚至成為非物質文

化遺產。於 2017 年公佈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

錄」中,香港共有477個傳統非遺的項目。

香港文化真正全面走上文化大舞台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

由於中國受到美國制裁,只能閉關建設。香港因其自由和富

裕,成了當時華人世界最現代的文化代表,在 50 至 70 年代

影響到東南亞和台灣地區。到80年代,更擴及整個中國大陸

和海外華人,為幾代人中國人貢獻文化產品。

↑ 香港獨有的神功戲戲棚,其搭谴技藝已列入非浙名單。圖為 2014 年腥村約的

甲午太平清醭大戲棚。

(圖片來源:Chong Fat / CC BY-SA 3.0,https://zh.wikipedia.org/wiki/ File:HK_DaJinOpera_MaTauen_2014.jpg)

在沒有劇院的年代,搭棚看大戲是香港街坊鄰里的消團娛樂,而神功

戲便是因應時膩,如洪聖誕、天后誕聘而安排的街坊節目。神功戲多

在空地舉行,戲棚是臨時搭建,是一門傳統的建築美學,利用簡單的

竹枝、核及饑片搭建而成的戲棚,帶有幾何,對稱、平衡、安全、及

觀眾欣賞的舒適度等各種考贏元鵞*這門技顯沒有文字記號,只體搭

棚師傅□經驗而作出精準判斷。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34

『影響」

香港小 文化大

135

138-139 of 165

↑ 香港的粵劇發展鼎盛,每年均有過百場大大小小的粵劇演出。

(圖片提供:黃懷跅)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36

「影響」

舞瀅小文化大

137

140-141 of 165

50 年代構建現代城市文化

以錢穡為代表的內地文人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50 年代的香港從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經濟的快速

發展、財富的迅速累積,所伸延出豐富的物質、巨大的生活壓

力以及現代城市精神的空虛,令符合大眾口味的通俗文化快速

蔓延生長,電影、電視、歌曲、小說等一大批帶有香港社會現

實特色的文化產品應運而生,衍生出一個新生的「香港文化」

體系。

同時,國共內戰剛結束,大量資金、文人和難民來港、大

大增強和豐富了香港經濟和文化。

「人文學會」等傳道授業解惑之所,新亞的唐君毅、徐復觀、

牟宗三等人在回應了中華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的危機、困境等

問題後對備學的力挽狂瀾,使香港成為50-60 年代港台地區

「新儒家」的主要輿論陣地,為研究中國哲學的中外學者們,

開啟了另一個與哲學對話的平台。

早在抗日時期,張愛玲、蔡元培、許地山、戴望舒、蕭紅

等五位當代文學家、學者就曾經客居在香港島南區。這時期張

愛玲的 《天才夢》、蕭紅的《呼蘭河傳》、戴望舒的眾多詩作

均是在香港完成。此外,這個時期創辦了大量文藝報刊,例如

廖承志等人創辦的《華商報》、南來文藝青年創辦的《文藝青

年》、戴望舒等人創辦的《耕耘》雜誌等,這些刊物在促進香

港文化與內地文化交流的同時,對中國現代文學與香港本土文

學的發展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 徐復觀。

↑ 銭樓。

從1946 年到 1950 年間,從內地流入香港的金達幾十億港元,帶動

宁紡鐵業、製造業、金融業、地產業、建築鹽、旅遊業、交通運輸業

的興起。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38

「影響」

舞瀅小文化大

139

142-143 of 165

↑ 張愛玲

80 年代文化輻射全中國

Kurt

↑ 戴望舒

萬千國人,成為他們的成長回憶。《大時代》等現代題材電視

劃,便成為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了解香港城市的一扇窗口・

在華語流行音樂方面,香港是當仁不讓的華語音樂中心,

粵語流行曲在内地的大街小巷播放。由張明敏、譚詠麟到四大

天王等樂壇明星,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歌曲磁帶封頁上的藝

人造型,亦成為內地年輕人競相模仿的對象。

同時,香港電影也紅遍大江南北。《倩女幽魂》、《新龍門

客棧》等,風靡全國,蜚聲海外。此外,港產電影也在開創了

「黃飛鴻」、「葉問」等武打功夫系列。和以刻劃小人物為主的

「無厘頭」系列。前者是俠義英雄主義的人物,在行俠仗義、

除暴安良之外,更有一種為國為民的民族情結:後者突出小人

物自立自強的精神,如周星馳演繹的小人物,從《逃學威龍》、

《喜劇之王》、《月光寶盒》到《長江七號》,表達的均是小入

物在人生困境、實現人生目標中需要的勤奮堅忍的精神。主

1948 年到港的金庸和本地出生的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家,

在港創作了帶有現代風格的武俠小說,奠定了香港在現代文學

史上的重要地位,並衍生了大量影視作品,是幾代海內外中國

人的共同記憶,其影響力經久不衰。

香港文化對內地的影響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電視劇

《霍元甲》、《上海灘》和《射鵰英雄傳》在內地播出,風靡

香港極腩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踝髓

「影響」

香港小 文化大

141

144-145 of 165

chapter 10

回歸之路

的故事

在同一天回歸中國呢?我們這一章就說一說「回歸」 期滿·那為甚麼属永久翻缸的香港島和九半島也會 割讓-而新界區則是租借的 - 到 1997 年 6 月 30 日 的- 根據中英的三條條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永久

·香港回歸的故事和百年來中國復興的故事是一脈相承

L

146-147 of 165

NV

1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主權交接。

# 五四運動

#香港回歸

# 五十年不變

#中英聯合聲明

#鄧小平

#戴卓爾夫人

不平等條約打開封閉國門

1898年展拓音港界址事桥

想備界限街以北,深豬可以剛 的新界地區,為期99年-

深圳

1840 年,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開了

中國封閉的國門,很快打敗了清政府。1842 年迫使清政府簽

下《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割土地面積為約七十五平方公

里的香港島給英國:今大皇帝准將香港—島給予大英國君主鳖

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還據守主掌,以便立法治理」。此條約是中

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

1856年英國聯合法國發動英法聯軍之役,並於1860年

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割土地面積為十一

平方公里的九龍給英國:「茲大清大皇帝即將(粵東九龍司地

方一區)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歷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

內。」

在1860年3月,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派兵強佔了九龍。

3 月 21 日・巴要禮在廣州逼使兩廣總督勞崇光簽訂協定,將今

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永租」給英國,每年租金為 500 兩,

直到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政府與英法分

別簽訂《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第六款規定,將九龍

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中國領土(包括昂船洲),由「永租」改為

「割讓」,「並歸英屬香港界內」。

新界

1657年-1869年北京的

英法駮軍火襲明體爽,陳鍵 九龍半島界隨街以南部分。

九龍

大剑山

香港島

1840年-18粒年《南京條 第一次鴉片剛學後加確書灣島·

↑ 香港被割讓地圖·

關於子虛烏有的《穿鼻草約》,1840 年 12 月7日英國全權代表義律

蘭克中國欽差大臣琇書,提出賠償煙價、增開通商口岸、割地、在香

港「樹旗自治」等 14 條優略要求。璹善回覆客應賠款 500 萬兩白銀,

但拒絕割地,義律在 1841年1月 20 日 《给女王陛下臣民的通知ㄨ中。

稱他和琦善之間「達成了初步協定」,其中竟包括「把香港和海港

割讓給英國」,這就是所謂的《穿鼻草約》;而到1月 25 日英國軍艦

強行要上香港陸地和「正式舉行佔領該島的典禮」為止,中英雙方並

未簽署過任何條約。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復興

回耀之路

145

148-149 of 165

↑ 1960 年 10 月,張法聯軍攻入北京壎粵並火爐圓明菌。

(圖片來源:《知曩雜誌》)

H

M

↑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附儒 •

נות

f

圖局時

$ IBERIA

饿

ļ

DE LANDS

↑ 由港人謝鼎泰據製的《時尾全關》,

(雪片來源:National Archives Catalog. https://catalog.archives.gov/ id/5634178)

香港極簡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個颜髓

回赠之路

150-151 of 165

147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各國在中國競相齡分自己

的勢力範圍,英國把長江中下游地區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1898年3月,英國向清廷提出展拓香港界址的要求,同年6

月9日中英簽瞽 《屐拓香港界址專像》,將沙頭角海到深圳灣

之間最短直線距離以南、今九龍界限街以北地區連同附近 235

個島嶼,租借予英國,為期 99 年,到 1997 年 6 月 30 日期

滿,唯九龍寨城除外。後來就把英國租借的這部分地區稱為

「新界」,雖稱「租借」,但從來也沒有付過租金予歷屆政府·

辛亥革命之後的歷届政府均不承認晚清政府與西方列強所

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自然也包括涉及香港的三個條約。

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曾向西方列強提出收回租界和失地

的主張。一戰之後的巴黎和會,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的中華

民國政府第一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了收復包括香港在內、由列強

佔領的一切中國領土的要求。北洋政府根據各國約定尊重並遵

守「中華民國領土完整及政治上、經濟上、行政上獨立之原

則」,要求西方列強將所有的租借地歸還給中國。因為這些租

借地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完整的侵犯,而且也是這些列強所主張

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中國的要求被西方列強以和會不談

論中國問題及要求中國同當事國進行交涉等理由,加以拒絕,

同時,列強卻在日本的壓力下,強迫中國政府代表團答應日本

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得知結果後,國人強烈反對,國

內隨即爆發「五四運動」,而中國代表亦未在條約上簽字。

其時的中國是一個弱國,國內政治動盪,四分五裂,國際

地位低下,這些造成列強不在意中國政府的正當要求。

↑ 五四運動翔間的北洋大學进行隊伍。

(圖片來源:天津大學檔案體,https://bit.ly/3uhkOoY)

香港極簡史

關於燾港歷史的十個课题

回耀之路

149

152-153 of 165

曙光初現 靜待時機

特殊地位不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政府以同盟國的身份和

英國立平等新約,第一次向英國政府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當

時由於美國需要中國在遠東牽制日本,減輕美國在遠東的壓

力,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支持國民黨政府收回香港的要求,並

且同意向英國首相邱吉爾施壓,要求英國把香港歸還中國。邱

吉爾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援,表示可以將香港歸還中國·但是以

時機不成熟、二戰結束後再進行談判解決等為由拖延。到二

戰即將結束,邱吉爾卻違背承諾,說:「要把香港歸還中國,

請從我的屍身跨過去。」(Hong Kong will be eliminated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only over my dead body)

二戰後的中國雖為戰勝國之一,地位有所上升,但政治軍

事實力卻仍不如英國。此外,美國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要求也

在戰後大為降低,新上任的總統杜魯門對中國的態度遠沒有羅

斯福那樣親近,不願意在香港問題上向英國施加壓力。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軍準備就緒,駐紮

在深圳河對岸,有實力收回香港,並可隨時進攻。英國一方面

增強香港的防衛力量,同時也有緊急撤退的準備;另一方面又

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建立外交關係,成了西方國

家中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國家。

針對香港問題,中國政府多次表達不承認關於「割」

「租」香港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不承認英國殖民統治的「合

法性」,但中國政府最終沒有在 1949 年收回香港,當時美國

對中國實行封鎖政策,港口城市與國外的貿易幾乎斷絕,如再

收回香港,則這唯一通向國際社會貿易管道也必然斷絕,同

時,香港繼續由英國管治,對於中國所面臨的複雜形勢具有緩

衝作用。在考慮到香港的特殊性後,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

導人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

1972 年中國致函聯合國,促成香港從殖民地名單中职

消。到在七十年代末期,按照租約,到 1997年7月1日,新

界就要還給中國,當租約期滿臨近,港府能批准土地的日期

越來越短,英國希望通過談判續約繼續統治香港·同時,英國

也清楚中國對香港的立場,並且明白英國在香港問題上與中國

對外公開表述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的

三個不平等條約:現在解決香港問題,時機和條件還不成熟。等到條

件成熟的聘饑,將通過外交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在未解決之前,暫

時維持現狀,並發揮香港的特殊作用。

香港娅牌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50

「復興

回耀之路

154-155 of 165

151

↑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84 年12 月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

明》,核心內容是解決香港回歸的問題,結束了 150多年香港

受到的殖民統治。香港正式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當

↑ 1984 年中英兩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圖片來源:《知識鏟誌》)

對抗沒有多少優勢可言,於是提出「主權換治權」方案。但這

一方案為鄧小平為首的中國政府拒絕,中國堅持談判要在九七

收回香港主權的前提下進行。

在談判過程中,英國為了達到繼續管治香港的目的,施行

「經濟牌」、「信心牌」、「民意牌」、「國際牌」等策略,但都

沒有成功。英國立場從堅持香港主權到堅持治權、再到九七後

保持和香港的聯繫。

英國人認為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使得中國人對領土完整,民族尊嚴極

為看重-英國政府可以以承認中國對香港的主權、照顧中國人的民族

情蔽,來換取中國對香港治權的迴讀。

香港極簡史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躐髓

152

「彻具

回耀之路

156-157 of 165

153

↑(圖片: • Simeo!: 1 / CC BY 2.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File:Hong_Kong_Skyline_view_from_the_peak_2017.jpg)

香港極觸史

關於臺灣歷史的十週课髓

154

「機謎」

155

158-159 of 165

責任編藏 鍾阚

裝幀設計 ̇阿簡

排 牍時潔

印 務對林

排 甲

出版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北角英皇道四九九號

北角工業大廈一樓B

T: (852) 2137 2338

傳真:(852)2713 8202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課題

香港極簡史

邱逸

電子郵件:nfo@chunghwabock.com.hk

網址:http://www.chunghwabook.com.hk

印刷

美雅印刷製本有限公司

香港觀塘榮業街六號

海濱工業大廈四樓A室

版次

2021年7月初版

©2021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規格

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16開(148mmx210mm)

香港新界荃灣欄士古道 220-248號

荃灣工業中心16檀

M: (852) 2150 2100

傳真:(852) 2407 3062

電子郵件:info@supiogistics.com.hk

ISBN

978-988-8758-99-9

160-161 of 165


本網站純為個人分享網站,不涉商業運作,如有版權持有人認為本站侵害你的知識版權,請來信告知(contact@histsyn.com),我們會盡快移除相關內容。

This website is purely for personal sharing and does not involve commercial operations. If any copyright holder believes that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email us at contact@histsyn.com, and we will remove the relevant content as soon as possible.

文本純以 OCR 產出,僅供快速參考搜尋之用,切勿作正規研究引用。

The text is purely generated by OCR, and is only for quick reference and search purposes. Do not use it for formal research citations.


如未能 buy us a coffee,點擊一下 Google 廣告,也能協助我們長遠維持伺服器運作,甚至升級效能!

If you can't buy us a coffee, click on the Google ad, which can also help us maintain the server operation in the long run, and even upgrade the performance!